自從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以來,細菌經過近百年來的“自然選擇”,一些具有耐藥性的 “超級細菌”留存了下來并開始大量繁衍。尤其是近年來,“超級細菌”已成為抗感染領域的高頻詞匯,屢次占據各大媒體的新聞頭條。這些擁有驚人的耐藥性細菌,甚至讓臨床醫學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不斷引起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
為此,如何更安全有效地解決臨床常見卻十分棘手的耐藥菌感染問題成為全世界藥企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近日筆者注意到,一家專門攻克細菌耐藥性難題、研發并商業化超級抗生素的創新藥企盟科藥業即將登陸科創板。不妨就此機會來探討一下這家公司的質地究竟如何?
從低端邁向高端,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資料圖片)
細菌耐藥性問題一大因素源于抗生素的濫用,監管部門對此也是高度重視。其中《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于2012年正式實施,后續國家衛健委又陸續頒布一系列政策要求,不斷升級“限抗令”以提高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水平。
筆者通過深入剖析后發現,“限抗令”并不是限制所有抗生素的使用,而是要求合理地使用效果顯著的高端抗生素,實際上是推動了超級抗生素的快速發展。
隨著政策的逐步普及與實施,中國不斷取締低端的抗生素的使用,而對高端的超級抗生素的需求日益增多,針對“超級細菌”的抗菌藥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大。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治療多重耐藥革蘭陽性菌感染的抗菌藥市場規模將以10.2%的年復合增長率由2020年的41億元提升至2030年的108億元,是一個持續高增長的稀缺賽道。
圖一:中國治療多重耐藥革蘭陽性菌感染的抗菌藥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不難發現,盟科藥業以治療感染性疾病為核心,順應政策的發展方向,所處的是快速增長的超級抗生素賽道,參與高端抗生素的市場競爭。可見,在細菌耐藥性愈加嚴重以及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盟科藥業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研發創新實力強勁,盟科藥業價值逐步顯現
“到魚多的地方捕魚”是價值投資的經典名言,基于這樣的思路,好賽道才容易選到好企業。誠然,盟科藥業所選的超級抗生素賽道是一條“長坡厚雪”的好賽道。那么,盟科藥業是否會是一家好企業,筆者認為則需要重點看其自身的實力。
對于創新藥企而言,其產品管線的布局往往是公司價值的縮影,也是最值得關注的焦點。盟科藥業瞄準的是細菌耐藥性這個世界性難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全球抗生素研發正處于“真空期”之時,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就踏入這一領域,并始終專注于超級抗生素產品的開發,不斷突破國際壟斷,構筑研發壁壘。
正是這近30年來的經驗積累,盟科藥業的研發團隊得以在創新藥藥物開發和耐藥菌感染市場等方面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筆者從盟科藥業的產品管線中可以看到,公司開發的創新產品也是主要用于治療耐藥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菌感染。公司的核心產品共三款,分別是新一代噁唑烷酮類抗菌藥康替唑胺、水溶性前藥MRX-4以及多黏菌素類的新型抗菌藥MRX-8。
圖二:盟科藥業產品管線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目前,康替唑胺在中國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主要用于復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由于該藥物展現出優異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并且在臨床上屬于“剛需”的高端抗生素,康替唑胺(優喜泰?)距中國獲批僅6個月,在2021年12月就通過國家醫保談判,成為2021年新版目錄中唯一新增的具有新化學結構的抗耐藥菌新藥。而從這背后也可以看出這款產品具有相當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銷量方面,康替唑胺納入醫保后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22年前三個月康替唑胺的銷量就已超過2021年全年的水平。伴隨商業化的不斷推進,康替唑胺在中國市場還有望進一步放量。
另外,康替唑胺拓展的糖尿病足等適應癥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正陸續推進。而且,公司的其他兩款核心產品MRX-4、MRX-8的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進展較為順利,并呈現出色的臨床應用潛力,以及更為早期的臨床前產品如MRX-5、MRX-7、MRX-15等的開發也在穩步進行中。筆者認為,隨著后續康替唑胺銷量的攀升、未來新產品的接連面世,盟科藥業的潛在價值將逐步釋放。
小結
整體來看,盟科藥業前瞻性地認識到抗生素往高端化的發展方向,選擇了前景樂觀的超級抗生素賽道。不僅如此,盟科藥業也敢于攻克世界性的難題,憑借其強勁的研發能力以及多年的經驗積累與實踐沉淀,打造了覆蓋面廣泛的產品管線,構筑起深厚的護城河,是一個較為稀缺的優質標的。
關鍵詞: 全球創新實力顯赫 高端抗生素重磅玩家盟科藥業稀缺性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