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年前,因為疫情的影響,當時很多國內高校都沒能舉辦畢業典禮。最近,廣東科技學院等學校向去年畢業“靜悄悄”離校的學生發出通知,邀請他們回到母校補上畢業時留下的遺憾。學校如此暖心行為收獲一眾網友點贊。
去年的畢業季,多少2020屆畢業生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只在遠方和母校說了聲再見。散伙飯沒吃,大合影沒照,學位服沒穿,心里話沒說,畢業典禮上的撥穗、頒證等很多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忘瞬間統統缺席。
對于2020屆畢業生來說,其難免會感到遺憾。好在去年很多學校都表態:今后學校歷年的畢業典禮上,都為2020屆同學留有座位,歡迎大家在疫情過后回到母校補上這個莊重的儀式。廣東科技學院如今的做法,率先履行了此前的承諾。
畢業典禮的意義不言而喻。過去幾年,每到畢業季,總會有一些高校的畢業典禮成為熱門話題——畢業致辭時老師們的幽默告白,校長們的經典金句,典禮結束時老師目送所有畢業生離場的淚目,突然下起大雨時宣布儀式縮短的應急和務實……畢業典禮上的點點滴滴,給每一位畢業生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也向公眾傳遞了一些信息和思考。
畢業典禮,是畢業生身份轉換的節點,是師生情感延續的起點,積淀著高校獨特的文化,承傳著社會和家庭的期待。從這個角度看,時下,一些高校補辦畢業典禮的意義顯然不止于完成一個儀式,它還是給畢業生們上的一堂生動的最后一課。
這是一堂有關誠信的課。一些高校主動兌現曾經承諾的補辦畢業典禮的方案,這樣的“言必信,行必果”是對施教者“言傳身教”“行為世范”的最佳詮釋。盡管囿于各種現實因素,只有部分學生能回母校參加補辦典禮,但這種誠信教育的影響和輻射力卻可以超越地理空間的限制。
這還是一堂有關人生、有關理想信念的課。去年,因為疫情,諸多人舍棄了團聚,辜負了山河美景。今年,我們終于可以篤定地喊出“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份從高校發出的邀請函,一方面說明我們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方方面面的社會生活都在恢復正常,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學生們,經歷過疫情考驗之后,面對未來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要積蓄起更大的勇氣和信心,為美好生活接續奮斗。
應該認識到,疫情還沒有完全散去,一些高校尚未安排補辦畢業典禮,對此畢業生們要給予理解,換個角度看,這何嘗不是一堂“科學防疫”的課——來日方長、來日情長,尊重科學、因地制宜、有序流動,才能有更多機會與母校長久相連、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