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進入新發展階段,為何要突出強調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從三個“70%”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第一個“70%”,是當前我國職業院校中有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擁有1.13萬所職業學校、3088萬在校生,千萬農家子弟從中獲得了人生出彩的機會。當前,全面鄉村振興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農業農村向著現代化征途奮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都呼喚著高素質人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才能為嬗變中的鄉村輸送更多高適配度的人才,為方興未艾的三產融合、鄉村建設、電商民宿等儲備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第二個“70%”,出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約為2.9億人,其中70%以上農民工的學歷在初中及以下。中國的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絕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規模擴張,而是強調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怎樣推動如此龐大的農村勞動力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我國現實國情來看,加強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都是極具現實意義的破題之舉。
第三個“70%”,是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艱難爬坡的節點,“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先進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中國制造、產業強國,呼喚大量有現代理念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亟須通過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進一步推動職普融通,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平臺邊界和資源壁壘。要推動職業本科教育進一步發展,打破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上升“天花板”。要通過理順職業教育的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破除產教融合“合而不深”瓶頸。要樹立大職教理念,使對農民工的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接軌。
人生本平等,職業無貴賤。相信職業教育的大門將走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