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捐贈是一項嚴肅的公益事業,合法、規范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對社會善意最大的尊重。
“這些學生是今天沒帶、沒捐錢的學生,請家長支持一下,今天必須完成捐款任務。”一段老師讓未捐款學生站成一排的視頻引發爭議,登上了熱搜。20日,湖南省永順縣教育和體育局作出回應,對砂壩鎮中心完全小學涉事教師謝某某進行行政記過處分,調離該校;對校長彭某某就地免職,對該小學在全縣進行通報批評。
愛心募捐,是教會孩子們用善良和愛心與世界相處的一次契機。但此番操作卻讓募捐變了味,引發家長吐槽并不意外。既然是愛心募捐,可以提倡鼓勵,不宜苛刻強求,也不宜定標準劃紅線。否則,雖名為募捐,在實際操作中就可能淪為攤派。
既為募捐,即使有學生因或這或那的原因未捐款,也不容道德綁架,利用師生不對等關系對學生加以指責,甚至捎帶上學生家庭。讓學生站成一排并拍視頻上傳家長群,使得募捐有了“示眾”意味,無疑是對相關學生及家長的傷害。如此“言傳身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錯誤示范,貽害長遠,殊不可取。
目前,涉事老師受到行政記過并調離學校的處分,可謂一點不冤。但只把板子打在老師和學校身上,也有失客觀。值得追問的是,造成這一問題的源頭在哪里?
作為募捐的發起方,永順縣教育基金會從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作為具有官方背景的基金會,募集資金獎勵優秀師生和教育工作者、救助有特殊困難的師生,本系“在教幫教”的職責所在。但正如老師在家長群通知中所展示的,兩項募捐是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一項1元,一項5元,如此明碼實價地“指導”募捐,是否也是“上級文件”“指導”的?有關部門僅僅對教育基金會工作人員覃某某一人進行誡勉談話,或難以服眾。有沒有明確的募捐文件或通知?有沒有明確到人頭的募捐金額?這些關鍵信息不能回避或一筆宕開,應向社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