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外培訓“野蠻生長”,快速擴張,數量、規模發展之快勢不可擋。應該說,校外培訓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對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等不可或缺。
但實際情況是,許多校外培訓鉆了教育評價體系和考試招生制度不完善的漏洞,不注重開展全過程教育,只關心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應試培訓,超前教、超前學,偏離國家義務教育的課程標準、課時安排、教育程序、完整系統地接受教育的軌道。更有甚者,一些培訓機構依靠營銷套路和自我包裝,蠱惑家長放棄學校教育,企圖以校外培訓對其取而代之,實在是誤人子弟,危害極大。
許多校外培訓機構將教學當成營利工具,利用家長不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攀比心理營銷,推高家長和學生對校外培訓的需求和依賴,最終將缺乏判斷力的孩子們,像趕羊群一般趕進培訓機構。于是,孩子們的課余時間、節假日,不是在培訓班里待著,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使得許多孩子失去童趣、失去自主、失去生成志向的最佳時機,背上沉重的課業負擔,損害身心健康,形成被動型人格。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將孩子的課余時間都奉獻給校外培訓時,在孩子們的眼里,再五彩斑斕的生活仿佛已經與他們無關,再絢麗多姿的人生也是一種想象和奢望,違背成長發展的規律。
校外培訓機構也是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在培訓目標、培訓內容、課程設計上,遵循國家制定的相關教育標準,對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必須零容忍,重拳出擊、嚴肅查處;對沒有辦學資格的堅決取締,讓校外培訓回歸教育的本源和教育的基本價值。同時,學校也應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校里“吃飽吃好”;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切實把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落到實處,從源頭上加強管控,促使校外培訓機構依法開展教育培訓。
正如零食不能替代正餐一樣,校外培訓不能也不應該喧賓奪主,充其量來說,只能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