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日志”制度,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對班級日常進行管理和記錄的制度。它對優化班風、樹立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家長配合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在實施該制度的過程中,班主任應注意引導學生用富有正能量的語言反饋問題并提出建議,讓其他同學感受到被尊重,從而積極解決問題,提升幸福感,最終形成和諧的班級管理模式。
情景再現
充滿溫度的“班級日志”
“近日,我班出現男生扔粉筆的現象,李老師今天跟幾位同學進行溝通,請大家愛護公物,注意教室衛生,安全第一。明天期中考試,大家好好復習,晚上早點休息,拿出最好的狀態考出理想的成績!今天是何同學生日,七(4)班全體師生祝你生日快樂!”
“今天七八節語文培優的同學開始了課程,希望這次參加培優的同學珍惜機會,上課認真聽講,不負學校和老師的期望。送給同學們一句話:現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動。”
“我對我們班同學提出以下三點建議:第一,利用課間及晚上做完作業以后碎片化的時間刷一刷數學題。上個星期,李老師已經向我們發出這個倡議,希望數學成績好的同學能夠率先行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二,清明節假期之后,我們的英語合唱節很快就要舉行,同學們一定要大聲唱出來并背下歌詞,抽空練習,為班級爭光;第三,‘我的生活我自理’活動這星期開始,今天發了一張登記表,請家長督促每個同學做家務,并填寫在表上,持續一周,我們這個活動開展得才有意義。奮斗沒有終點,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新起點。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同學們都會越來越優秀。”
……
這是我班值日的學生寫的班級日志。多年來,我帶的班級都實行班級日志制度。最初由值日班長對班級日常進行客觀記錄,采用表格的方式,包括出勤、紀律、衛生、儀容儀表、作業等,一周一次量化統計,每周班會課進行總結。后來我征求學生的意見,大家提出了一些問題:每天一頁浪費紙張,偌大的A4紙只有寥寥數字;固定表格只需要在“優良差”中做相應的選擇,記錄下來的幾乎都是違反紀律等不好的事情;缺少個性化的表達和積極情緒的傳遞。于是,我進行了優化:紙質記錄變成電子文檔;查閱對象除了班主任和學生,還有QQ群里的老師和家長;反饋內容除了幾個固定項目,字里行間要有對同學的鼓勵和關心,以及對班級問題的思考和建議。在實施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更傾向于指出班級存在的問題,而不是點名批評個別同學,把白紙黑字當成記錄孩子問題的鐵證,把焦慮傳遞給家長。
學生在值日的過程中也有不少收獲和體會。有學生說:“為了寫好班級日志,我要求自己在學校完成部分作業,在家也會下意識地提高效率。班級日志既讓我鍛煉了寫作能力,還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還有學生表示:“我不喜歡在值周反饋中寫某某同學又遲到了,某某同學昨晚又有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如果他的父母看到了,把他痛批一頓,我也覺得不忍心,我們都是學生,站在相同的角度,不說完全理解,也是大致知悉,我希望我值周的過程中大家看到的我不是一副怨恨和死氣沉沉的樣子,而是多鼓勵、多傳遞溫暖的形象。”
分析解答
公平公開,全面發展
有利于搭建公平公開的管理模式。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學生的主要助手,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幾個人管理幾十個人,甚至一個人管理幾十個人的局面。班干部也只是學生,看問題有時候不夠全面,如果因為某些誤會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影響到班級管理,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建立人人參與的班級日志制度,讓全班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班級氛圍。
有利于減輕班主任工作負擔。“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科學的也是藝術的創造。”在班級管理中,只有樹立全面放手的思想意識、讓學生自控自主地學習和管理,該減的減,該丟的丟,把思考、體驗、說話的權利還給學生,班主任在解放自己的同時,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中,才能和學生一起成長。
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承擔責任,彼此協調和銜接,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學校教育側重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家庭教育主要是對人格和品質進行塑造。家長上班忙碌,班級日志可以讓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滿足家庭多樣化教育的需求,促進家校溝通,從而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
策略引導
正面引導,積極反饋
值周班長+輪流值日
首先,班主任可設置值周班長制。我班的值周班長每半個學期,根據期中期末成績及表現,由同學們選舉產生。值周班長選舉輪換,可以激發同學們的上進心,有利于班級管理的穩定,形成學比趕超的學風。同時,班主任要讓每個學生輪流參與班級日常管理,使學生均有機會為班級服務,都能得到鍛煉,體會到做班干部的承擔和責任。我班有個紙匣,里面有全班同學的名字。我們采用抽簽的方式,讓每個學生輪流參與班級日常管理,如果有同學忘了,則由值周班長提醒。
班級日志制度設立之初,我班學生不知道怎么反饋,值周班長挑起大梁,每人反饋一周,第二天在班上交流。經過幾位值周班長的嘗試,其他學生對反饋內容、表達風格都了然于心,輪到自己反饋的時候,就能游刃有余。
量化統計+班會總結
班主任可設置電子表格,由值日學生客觀記錄班級日常情況。我班的班級日志分為出勤紀律、作業衛生、教學反饋、班級亮點、我的思考五個部分。課間時間較短,值日同學經過細致觀察,在學校只需客觀記錄前三項,班級亮點和我的思考這兩項,由值日同學回家后經過深思熟慮寫下來,并發到家長群里供同學、家長、老師查閱。記錄情況每周量化統計一次,并在當周的班會課上進行總結。
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導值日學生客觀規范地記錄,既不走過場,也不回避問題。比如上課講話,科任老師點名提醒或批評的才算;檢查背書分為“熟練”“不太熟”“老師提問時不會背,但放學前已補”等;作業欠交名單寫到黑板,如果和實際情況有出入,可以去值周班長處糾正。只有客觀反饋與積極引導相結合,借助輿論建立激勵機制,才能鞭策學生逐步實現“自律、自控、自主”的班級養成目標。
定期考核+家校聯動
班級日志觸動最大的首先是值日生本人,至少在值日當天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仔細觀察班上的人和事,對不良現象和好人好事做出適當的評價,結合班級當天的“大事”表達自己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值日生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例如,當值日生建議同學利用碎片化時間背英語,或表揚班級有不少同學放學后去操場跑步時,不僅是對其他同學的建議和鼓勵,同時也是自我約束的過程。因此,每過一段時間,班主任可針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考核,考核標準是自己反饋的、建議的做到越多,進步越大,等級越高。
此外,班主任要將班級日志對家長公開,家長可通過班級群隨時查看班級日志,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教師的教學情況等,有助于家長在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同時,積極對班級管理提出建議,促進家校溝通,實現家校共育,讓班級日志制度形成良性循環。
深圳市寶安區實驗學校 李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