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歷史全國卷試題注重考查黨史等相關內容,強調對學科思維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試題增強開放性,較好實現了測量功能。”6月8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在黨史考查方面,通過選取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領導人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探索的具體史實,今年的試題啟發學生從中感悟真理力量。
今年的試題還展現了黨通過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開辟正確的革命道路,以及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偉大實踐等,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激勵學生從黨史中汲取干事創業的智慧和力量,把黨史學習成效轉化為成才動力。例如,甲卷第41題以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復雜國際環境為背景,顯示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在制定外貿政策時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逐漸突破美國等國的圍堵封鎖,實現獨立自主發展,啟發學生在新時代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新征程上提振勇毅前行的精氣神。
今年的試題通過創新試題設問方式方法、探索多種題型多元開放等方式,進一步增強開放性。例如,甲卷第42題引入“衛所”概念,在特定時空框架內創設了包含政治、經濟、邊防等多重要素在內的復雜情境,要求學生提取有效圖文信息,在明代疆域圖中直接標示出“衛所”集中分布的區域,并選擇恰當的時空尺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該題設問本身又具有綜合性,學生須結合歷史、地理相關知識進行推理判斷,在考查深度和設問角度上都有創新。同時,歷史開放性試題較為鮮明地融入了核心素養考查理念,引導學生將唯物史觀運用于歷史探究。例如,乙卷第42題要求學生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客觀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成長,該題將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融于一題,彰顯了鮮明的素養立意。
在歷史學科特色考查方面,今年的試題注重考查信息加工能力、批判性思維、表達與論述能力等。例如,乙卷第25題給出西漢末和東漢中期不同地區的民戶數量,要求學生分析數據變化所呈現的社會發展趨勢,進行判斷并得出合理結論。乙卷第47題引用不同時期史料和不同評價者對于五代時期“長樂老”馮道的評價,這些評價有自評、有他評,評價的角度和所持的標準都各不相同。試題要求考生通過對史料的爬梳分析影響人物評價的因素,從不同角度著眼完整地認識人物,形成客觀描述歷史對象的方法和途徑,透過現象探究本質。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的試題注重深化基礎,聯動教學改革同向同行。例如,乙卷第32題通過16世紀歐洲特許公司的興起考查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第45題將“江楚會奏”變法方案與學生已有知識洋務運動的內容相結合,要求比較二者相同點等。同時還重視對基本方法的考查,重點強調運用分析、歸納、比較、闡釋、評價等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論證等。
此外,在歷史概念考查方面也不是直接考查定義,而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主要從政治制度、經濟和社會發展、思想文化等方面展開,通過情境融合概念要義,注意對同類概念的比較辨析和不同概念掌握程度的測量和評價。例如,乙卷第24題以分封制為主題考查唯物史觀;第26題考查宋代四民社會結構下不同社會群體間流動性的增強。甲卷第32題以古希臘阿里斯托芬劇作中的故事創設情境,考查雅典民主的特點和實質等。
(記者 董魯皖龍)
關鍵詞: 專家解析 2021年 高考歷史試題 黨史考查 學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