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是讓學生就此與學校“告別”,還是繼續學校的育人責任?許多學校拿出了令人欣慰的擔當。據《廣州日報》報道,高考后,廣東實驗中學制訂了詳細的體育藝術活動計劃,開展班級之間、師生之間的籃球、足球、羽毛球、氣排球比賽。開放圖書館閱覽室,每天在教室統一播放精選視頻,給學生全方位的文化熏陶。學校還組織2020年入職的教師為學生們開設講座,分享專業知識。
高考結束不是教育的結束,讓畢業生為接受高考教育作好準備,學校負有非常之責。高考結束到進入高校這一期間,是高中生心理上極其敏感特殊的時期。及時而適當的介入和引導,能讓他們積極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這段時期不僅不能成為育人的真空期,反而具有極高的育人價值,學校和家庭都不可忽視。
高考結束,學校、家庭和學生都有松一口氣的感覺。但這一段時間很容易出現教育真空,即學校不管、家長放手、學生放飛。學校以高考為教育的終點,少了“扶上馬送一程”的責任感;家長以高考為教養的結束,有偷懶之嫌;學生以高考為放飛的起點,無疑也會錯失良好的學習時機。其實,經過多年求學,剛剛成年的學子們即將踏上全新的路途。在高考結束到進入新征程的這段時間里,他們的心理是非常復雜的。有不舍和懷念、彷徨和猶豫、憧憬和希望,也有對未知的迷茫。這些看似已經成年的學生,由于信息獲取量的不同,在某些方面成熟度超過普通成年人,但在生活閱歷、生活經驗、心理調節、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仍有需要提高之處,有必要予以引導,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如何進行引導?主要是對正向心理進行強化,對負向心理進行糾正,對行為心理進行提醒和引導。比如,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心態、學習要求加以引導,這有助于他們摒棄“上了大學就輕松了”的心態,知道高校是自己人生的新起點。對學生進行暖心的交流,如廣東實驗中學的方式,再如成都七中高三(13)班的“畢業紀念冊”——48名學生的名字被嵌入420字的賦體文章,令學生和家長感動。這是一種感性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而對高考結束后的安全教育,更應當進行重點提醒,越是沒有壓力的輕松路程,越要加強自制能力,做好相關提醒預防工作。
高考結束不是對學生教育的結束,無論學校和家庭,都應保持足夠的耐心,在這段時間為孩子充當人生導師,用心且有針對性的引導使他們在心理和行動上都為即將開始的生活作好準備。
(作者系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