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好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攻堅戰,廣東引導高校抓住畢業生就業關鍵期、沖刺期,通過市場就業拓展行動、粵東西北人才支撐行動、國有企業就業引領行動等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打出擴渠道、促創業、強服務、提能力等“精準滴灌”組合拳。
“一把手工程”為畢業生保駕護航
廣東財經大學將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學校黨委書記鄭賢操、校長于海峰靠前指揮,謀劃搭建“學校統籌、學院為主、部門配合、全員參與”的學校就業工作體系。
據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引導省內高校成立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廣東更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重大教育決策部署督察,將其作為各地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內容,督促高校嚴格落實就業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要求。省內各地各高校不但將畢業生就業工作列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細,還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全員關心關注就業。
廣州大學統戰部、學生處、招就處、各學院協同作戰,共同建設好3支專兼職就業工作隊伍,構建齊抓共管、資源匯集的大就業工作格局。廣州大學還與各學院簽訂年度就業工作任務責任書,各學院書記和院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部署督促,分管院領導作為直接責任人抓好落實,千方百計拓崗位。
廣東省內高校直面就業崗位需求與供給這一主要矛盾,多措并舉做增量。例如,東莞理工學院與大型企業、優質企業強化聯絡對接,努力挖掘更多優質就業崗位。
拓崗位辦法能用盡用,廣東通過給予經費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導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省實驗室及企業等開發設立更多科研助理崗位,并增強崗位吸引力。
為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廣東主動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社會投資對接平臺,開展創業創新扶持行動,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發放最高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其中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最高貸款額度可提高至50萬元。
多措并舉促進就業資源互通共享
廣東省2021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活動(東莞地區專場)日前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該校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小李到現場后直奔自己心儀的企業。而這得益于東莞理工學院就業系統借力大數據等新技術,為大四學生精準匹配招聘信息、精準推送專業對口崗位信息、一鍵投遞簡歷,努力幫他們更快地找到心儀的工作。
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建立省內區域和行業校園合作機制,積極引導高校開展“組團式”校園網絡招聘、直聘對接等活動。廣東省教育廳面向全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開展86場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形式的系列供需見面活動。
為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賦能就業工作,今年,廣東著力優化大學生就業創業智慧服務平臺,實現部、省、校三級就業數據實時同步共享,加快崗位精準匹配推送頻率。
崗位專業和興趣相符,有助于推動招聘單位和求職學生簽約。廣東要求省內各高校建立職業指導師聯系畢業班制度,每個班指定一名就業指導人員。廣東加強高校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課程建設、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月、廣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
為提升畢業生就業技能,廣東實施青年技能培訓行動,著力整合企業、培訓機構優質培訓資源,提供一批適合畢業生的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
推動就業與鄉村振興比翼齊飛
“我校就業組合拳不但有力度,還有溫度。”華南師范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制定就業困難畢業生托底計劃,進一步完善就業困難畢業生數據庫,“一人一策”。學校啟動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求職就業專項補助”,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發放求職就業補貼。
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省教育廳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進行就業幫扶。廣東落實困難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一對一”分類幫扶困難畢業生,優先提供崗位、推薦錄用。對于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畢業生,廣東統籌利用“三支一扶”“雙百工程”等基層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進行安置,促進有就業意愿的100%實現就業。
廣東不但關心就業困難學生,還力求推動就業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比翼齊飛。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駱嫻即將畢業,她主動放棄了留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決意再度到新疆展現才干。2016年9月,駱嫻參軍入伍,服役于新疆某通信團。退伍后,駱嫻成功考研,到廣東財經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
廣東努力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項目招錄工作,省內高校積極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引導畢業生到革命老區、偏遠山區、城鄉社區,用創新創業的生動實踐服務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
(記者 劉盾)
關鍵詞: 多措并舉 就業資源 互通共享 一把手工程 畢業生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