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試題是高中學科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高考試題是對高中階段知識點的高度概括,在全面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準確定位教學方向、難度、深度和廣度。但是在此過程中,部分教師存在功利化和應試教育傾向。
一些教師研究高考命題思路、命題方式、考查方向和知識分值比重等信息,不是為了在教學中查漏補缺,而是為了日后集中“火力”,專門針對試題中的重難點和必考、易考、常考知識點進行機械訓練,其結果是學生只會“答題”不會“解題”。這種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學生的思維,弱化學生的能力。
近年來,為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讓教育朝著更符合人性發展的方向發展,有關部門先后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高中教育要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不僅要為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研究高考試題并開展功利化教學,與新高考改革精神背道而馳。
為了有效避免教師教學的功利化和應試化傾向,早在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就宣布不再制訂、修訂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說明,旨在通過調整高考指揮棒,倒逼教師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倡導教師以學生基本技能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為出發點組織教學。
沒有考試大綱和大綱說明,高中各學科教育教學如何確定方向?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為各學科教學提供了依據。語文、數學等學科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并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還對學生學習成果提出了要求,是指導教師教學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這才是教師應該研究的重點和核心。
教師與其通過研究高考試題投機取巧,不如踏踏實實研究如何落實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各學科的課程標準,讓教學回歸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將精力放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上,這才是高中各學科教學的正途。
(作者單位系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