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個體,都有主動發展、多元成長、追求幸福的權利。如何正確認識學生的個性特點,如何發掘學生優勢潛能,如何綻放學生獨特風采,這是每一個教育人都應該去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浙江省余姚市低塘初級中學立足素質教育提升工程,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提出了適性教育的辦學思想,著重從課程開發、課程建設、教師培優等方面入手,努力為每名學生的多元成長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聚焦適性課程
助力多元發展
課程的獨特價值就在于尊重每個學生不一樣的成長方式。盡可能地為每名學生開辟多元發展的平臺,學校結合“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踐行“辦適性教育,促多元發展”的教育思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聚焦適性課程建設,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引導他們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和持續發展。
基于對素質教育、教育本質以及適性教育文化的理解,學校更加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除高質量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基礎類課程外,還以激發興趣為出發點,以培養深度思維能力為目標,以推進探究性學習為主線,以解決問題為基本策略,創造性地開發出知識拓展、個性特長和學生成長指導三大類課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其中,知識拓展類課程,主要由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構成,重在知識的運用、拓展與強化,如走近鄉賢課程、自強課程等;個性特長類課程,重在挖掘學生的優勢潛能,發展學生的興趣特色,涉及體育、藝術、科技三個方面,如繪畫課程、書法課程、聲樂課程、足球課程、創客課程等;學生成長指導類課程,是多學科整合下的實踐類、活動類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如社會實踐課程、生活指導課程和學法指導課程等。這些課程是國家基礎型課程的有益補充,使得學生的素質得到多元全面的發展。
開發適合學校實際與學生需要的課程,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學校從頂層設計出發,基于真實情境、跨學科統整,促進國家課程標準與社會資源的有機融合,以符合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新理念、新動態構建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以此滿足不同稟賦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建設適性課堂
激發內在潛能
課堂是學校生命的根基,是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的主陣地。學校堅信學生具備無窮的可挖掘的自學潛能,大膽放手,敢于放手,善于放手,使課堂迸發出無限的活力,實現了課堂適性教育的功能。
教學要面向全體,其實質是面向有個體差異的學生們,而適性教學的本質就是差異教學。依托寧波市規劃課題“農村初中分層式有意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學校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倡導根據學生差異分層走班教學,提煉出分層式“U型課堂”,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思維和協作意識,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生明顯的轉變。課題研究成果獲寧波市2017年度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這樣的課堂,以分層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為主線推進教學過程,從根本上擺脫了“教師解讀式”“內容分析式”的教學形態,使課堂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實現了課堂結構轉型的新突破。同時延伸的課題“基于要素激活的U型課堂分層式學習”被立項為浙江省規劃課題,“農村初中‘還原·建構’式課堂教學活動的行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獲得2019年度寧波市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和2019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課堂是莘莘學子舒展青春、升華生命的重要過程和載體,構成了學生探索、體驗、感悟、升華的生命旅程。適性課堂真正做到了把課堂交給學生、把實踐交給學生、把發展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師“樂教、勤教、善教”與學生“樂學、勤學、善學”的和諧場景得以生成,課堂真正成為了教師展示智慧、學生施展才藝的場所。
培優適性師資
積蓄發展勢能
教育固然需要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和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但更需要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方法的教師,他們是實施適性教育的關鍵。為保證適性教育的有效落地,學校堅持“教師發展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的理念,以學習為抓手轉變觀念,以培訓為載體提升內涵,以科研為途徑更新理念,努力打造一支能成“適性教育”之美的師資隊伍,實現學校更高位的發展。
圍繞“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一總目標,學校積極開展分層次、分學科的全員集中培訓,鼓勵支持教師學習新課程新理念,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結合余姚市教師進修學校“疑難問題解決”培訓、義務段教師綜合素養提升培訓、“職業道德與法規”專題培訓等,組織實施教師師德全員培訓,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做到依法執教;積極創造機會組織教師外出開展新課程、新理念的培訓,如選派教師利用暑期赴華師大參加“現代課堂教學創新與實踐”高級研修班,引導教師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把握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新動態,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學科安排教師參加“三江名師”優質課教學藝術、“甬城匯智課堂”名優教師教學展示、“甬江之春”特級教師課堂風采展示活動,既有教學實踐的展示又有理論思索的引領,既有宏觀把握的導向又有微觀具象的分析,十分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形成自身的課堂風格和課堂藝術;以教研組為單位,結合各學科特點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利用師徒結對、低中講壇、教師論壇、主題研討、主題活動、教學展示、教學比武、區域教研和外出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實現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理論的再提升。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深度突圍的支撐點,其教育教學行為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主要施教方式。學校堅持把培養適性教師作為工作重心,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儲備,還需要有自身的個性和創造性,能夠引領學生走進自主探索和深度學習的成功與喜悅中。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教育就是要打造學生的長板,讓不同成為獨特的優勢,從而成就獨特的更好的自己。為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浙江省余姚市低塘初級中學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和新的發展機遇,將在適性教育思想的引領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適性適學,宜德宜行,為師生成長賦能,努力創辦一所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家長樂心、社會樂道的現代化高品質學校。
(記者 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