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多、睡不夠,作業枯燥、提不起興趣……如何改變學生談作業“色變”的現象?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福小學抓住學生最為關心的作業問題,與學校“七彩教育”辦學特色相結合,設計“七彩作業”,以小切口解決學生心中的大困擾。
學校從“叫停”做起,讓“七彩作業”有溫度。教導處牽頭建立“天福小學作業晾曬群”,要求教師每天下午3:00前在群中“曬作業”,教導主任親自檢查,對于作業可能超量或不規范的情況及時叫停,并要求教師重新設計作業。同時提醒家長,為保證每天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學生在晚上8點半還未能完成作業,家長可及時叫停,并簽字說明具體情況。
天福小學還注重賦予作業“魅力”。周一練字、周二傳統文化摘抄、周三無書面作業日、周四小練筆……教師們每天“絞盡腦汁”,讓作業不重樣,讓學生有新鮮感。到了周末,則制定“相約周末”作業單,涵蓋體育、實踐、讀書等內容,確保體育作業“每周定量”,實踐作業“每月一事”,讀書作業“上不封頂”,周末作業成為學校落實“五育并舉”的重要載體。
針對小學生心理特點,天福小學注重激發孩子參與作業設計的積極性。學校設立“作業金點子”紅信箱和“作業曝光臺”藍信箱,同學們將自己對作業的想法寫在小紙條上投進信箱, “用自己喜歡顏色的筆寫作業,會更有興趣”“抄寫詞語的作業太無聊”……學校及時改進,對合理意見予以采納,讓“七彩作業”逐漸成為學生喜歡的樣子。
“我喜歡現在的作業,又復習了知識,也給了我們很多樂趣。”學生鄧煜曈說。
家長鄧曉偉表示:“學校保證孩子睡眠讓我很感動。雖說過了8點半可以不寫作業,孩子也不會挨批評,但這反而給了孩子一種責任感,我覺得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
(作者:于文麗)
關鍵詞: 七彩作業 作業 機械枯燥 小切口 學生心中 大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