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中班主任時,幾乎不和學生直接談分數,班級成績卻屢屢名列年級前茅;做校長,從來不以行政命令去強制要求老師,卻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將一所薄弱學校轉變為區域優質學校……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校長陳忠好身上有著許多“矛盾”,但也創造著許多奇跡。
二十多年一線教學經歷、十幾年高中班主任經歷、四年校長經歷,陳忠好一直堅定地認為教育的根本在于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發學生。“學生在不斷的自我成就中實現自我喚醒,就會主動發展。”陳忠好說。
做高中班主任時,陳忠好發現,班主任如果整天只關注學習,學生的成績反而難盡人意;而當視野開闊,眼中有人,敬畏規律,學生成績的提升往往“水到渠成”。
2017年初,陳忠好擔任合肥一六八新橋學校校長,這所學校由合肥市肥西縣一所鄉鎮小學和一所鄉鎮初中合并而成,他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是,教育教學質量區域墊底,生源嚴重外流,教師紛紛申請外調,家長怨聲載道。
路在何方?“把學生的長遠發展放在心尖上!”陳忠好到任的第三天,就對全體家長如此鄭重承諾。他把生本教育理念作為這所薄弱學校破繭重生的路徑。“尊重學生差異性,欣賞學生獨特性,注重學生發展性,呵護學生創造性,激發學生主動性,成全學生多樣性。”一次次全體教師會、一次次家長會,陳忠好再三叮囑老師、家長,并帶頭踐行。
學校潛能生太多,陳忠好提出“基于積極干預策略促進潛能生主動發展的若干建議”,實施全員導師制,根據受導學生實際,一生一案,努力給學生提供適切的成長導航——價值觀上引導、生活上指導、心理上疏導、學業上輔導。
“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是陳忠好的口頭禪。在他看來,教育人要想的“大問題”,就是對理想教育的求索,對教育理想的追求。
“陳校長一直說要將‘課堂’變為‘學堂’,不僅關注‘教’,更要關注‘學’,起先,我并不能真正體會這一理念的現實力量,直到看到學生們的改變,我才明白自己教學理念上存在的問題。”學校骨干教師董永輝說。
一個人影響一群人,陳忠好帶著教師團隊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喚醒學生發展的主動性,曾經全區排名末尾的學校躍升成為合肥經開區教學質量進步幅度最大的學校。
陳忠好觀察,當前中小學課堂依然普遍存在著“育分重于育人、重教高于重學”的現象,而學生的成長必須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的發揮。“課堂改變,學校才會改變;課堂優質,學生才會卓越;課堂創新,學生才會創造。”陳忠好說。
今年年初,到任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校長的陳忠好繼續踐行著他的生本教育理念并持續深化。
陳忠好給教師徐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細膩的共情力,“陳校長總能從一些細節問題中總結反思學生的問題,這對我的影響太大了。”
今年5月初,一六八玫瑰園學校中學部舉辦離隊入團儀式時,有部分學生不守紀律,一直小聲說話,會后,陳忠好指出了問題,并帶著全校教師做了一次學生儀式教育的若干問題反思。
入學、入隊等儀式是學生生活、學習、思想面臨重大轉變時的重要活動,是個重要的教育契機,小問題的點出可能會起到關鍵的教育作用。借著細節問題,陳忠好帶著全體教師進行了系列問題的深入思考:如何通過儀式活動實現價值滲透,塑造“社會人”?儀式教育如何塑造氛圍?如何承載教育內涵?如何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
“從現實的細節問題出發,引發鏈條式的反思,接地氣,有高度,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難得的一次教育體悟。”徐紅說。
在陳忠好的極力倡導下,如今,在一六八玫瑰園學校,生本課堂理念已漸入人心,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反而成了配角。
“以往按照教學思想,每節課會在逐一介紹定理、性質中展開。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學生先明確學習目標,然后分組討論和交流,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老師適時點撥、相機誘導,針對性地加以強化練習。”教師劉建說,學生一旦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就會喜歡上數學課堂,自信心也提升了。
教師改變了觀念,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主體,更關鍵的是,不少學生因此而發現了自我,獲得了內生的力量。“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激揚,若能在我的學校里實現這一點,那便是我作為校長無上的榮光。”陳忠好說。
(記者 方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