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距離北京冬奧組委所在地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是全國第一個冬奧社區轄區學校,具有開展冬奧教育的獨特優勢。學校抓住北京舉辦2022冬奧會的契機,從2015年起就嘗試開展冬奧教育,將奧林匹克教育和冰雪運動納入常規教育教學工作,讓全校300多名學生人人都能親身體驗冰雪運動。
開發冰雪課程,普及冰雪運動
冰球、冰壺、短道速滑……在電廠路小學,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多項冰雪技能。學校開設多門冰雪運動校本課程,形成了“2+8+5”冰雪課程模式:“2”代表全體學生每年參加兩次上冰或者上雪訓練;“8”代表旱地冰球、旱地冰壺、越野滑輪、冬季兩項、冰蹴球、輪滑、雪車、輪滑冰球等8個冰雪項目的個性化訓練;“5”代表冰球、冰壺、越野滑雪、短道速滑、冬季兩項5個真冰、真雪項目專業化訓練。
學校冰雪運動校本課程實施方式主要是“冰雪運動旱地化”,通過冰雪運動旱地化實施,為小學生參與真冰、真雪運動奠定了良好基礎。
特色冬奧文化,促進多元發展
今年5月,2020屆畢業生李明澤給母校寫了一封信,信中敘述了他去年畢業后回到老家上中學,因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等產生的各種不適應,以至于總想“逃回”北京的經歷。他說:“母校的冬奧精神激勵著我鼓起勇氣,大膽融入新的班級,并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被選為班長,帶領班上同學建立起‘理解、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大家庭。”
類似的奧林匹克教育故事幾乎每天都在校園里發生。
為了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學校營造了濃厚的冬奧冰雪文化氛圍:在校園內隨處可以見到相關冬奧知識與文化常識的張貼畫;全校學生每人創作一幅“冬奧手抄報”貼在文化墻上,展現了學生心中的冬奧以及對冬奧的期盼。學生們最喜愛的就是“冬奧活動照片墻”,上面貼滿他們參加各種冬奧活動的巨幅照片,這一幅幅冬奧教育畫卷,講述一個個冬奧故事,形成了學校獨特的冬奧教育文化敘事。
為了講好奧林匹克故事,學校每個學科及班會、綜合實踐活動課都探索進行冬奧教育課堂教學滲透,每學期每個學科都有一次冬奧教育學科滲透研究課,開展校內冬奧講堂、冰雪項目競賽等主題實踐活動,如冬奧知識、文化講堂,親子冰雪嘉年華、小小冬運會,冬奧知識競賽、模擬冬奧會火炬傳遞等,促使學生感受冬奧氛圍、體驗冰雪文化。
學校6年的奧林匹克教育歷程,就好像在講述一個個有關奧林匹克的故事,每一門課程、每一個活動,都好似故事中一個個小情節。通過奧林匹克教育,學生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奧林匹克文化的魅力;他們在活動中,體會著堅強、堅韌、拼搏、永不放棄;在比賽中懂得了尊重、合作、責任、規則,不斷進行自我超越。幾年來,學生們變得更加陽光、自信、大氣,也更加快樂,正在追逐著屬于他們自己的夢想。
“學會、勤練、常賽”中錘煉意志
學校開展冬奧教育的過程就是“學會、勤練、常賽”的過程:
在一次次學習、訓練和參加比賽過程中,學生們收獲的不僅是技能、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冬奧會精神的理解。在一次次拼搏中,學生們克服困難、敢攀高峰、越挫越勇、團結奮進。2019年學校代表北京市參加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的全國冰雪競賽,在零下27攝氏度的越野輪滑比賽現場,學生們的手凍僵了,臉凍紅了,但卻沒有一個人抱怨,面對嚴寒不退縮,學生們敢于挑戰自我、戰勝自我,最終以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贏得了比賽勝利,站在領獎臺上的他們就像一個個凱旋的戰士。
6年的冬奧教育成就了學校鮮明的特色,在全國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親臨學校觀摩冬奧教育成果時評價道:“奧林匹克精神應該在校園蓬勃發展,電廠路小學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光芒,他們對冬奧會和冰雪運動的熱愛,令我們興奮和自豪。”
(作者系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