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師范大學探索實施軍轉干部進高校“為期一年、全日制、融入式”培養工作,讓軍轉干部和學生在專業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國防和軍事理論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實現了更加全面的融通互促,使學生國防教育與軍轉干部培養雙向賦能。
互學互促,提升專業能力
“雨澤同學,謝謝你考研期間對我的指導和鼓勵,我已收到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日前,34歲的退伍軍人孫志峰在收到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通知書后,第一時間把這一喜訊分享給了24歲的同學李雨澤。
2019年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后,孫志峰根據單位的專業需求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到江蘇師大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專業學習。“在同大學生一起上課時,我發現他們很講究學習策略,一起求學的過程中,我逐漸對法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孫志峰告訴記者,在同學李雨澤的幫助下,二人經常分享考研復習策略與心得體會,不經意間增進了友誼。
“雖然孫志峰的年齡比我們大,但日常生活中待人謙遜,特別是他在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始終感染著我們。”李雨澤說。
2007年,為更好地幫助軍轉干部解決轉業后專業知識結構與任職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等現實問題,江蘇師大探索了一系列提升軍轉干部專業能力的舉措。該校軍轉干部培訓學院培訓中心主任潘映錸介紹,按照軍轉干部安置崗位對專業的需求和個人職業規劃,進行了分段融入式的插班培養。
“正是得益于軍轉干部和大學生的差異性特征,才構成了兩者互教互學、融通互促的可能性,而我們創新性地將這種可能轉化成了現實。”潘映錸說。
教學相長,增進愛國情懷
在學生國防教育與軍轉干部培養融通互促過程中,江蘇師大通過聘用優秀軍轉干部擔任兼職教師等形式,助力學生國防教育、軍事理論教學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擁軍愛國情懷與參軍入伍熱情。
為充分發揮軍轉干部開展國防教育和軍事理論指導的優勢,江蘇師大每年還聘任一定數量的優秀軍轉干部學員擔任軍事理論課兼職教員、國防教育輔導員和軍事訓練指導員等,廣泛參與學生國防教育、征兵宣傳動員、師生民兵訓練等工作。該校黨委人民武裝部部長易祥標介紹,特別是在新生軍事訓練和征兵宣傳動員等方面,軍轉干部已經成為溝通學生與人民軍隊的重要橋梁,極大提升了學生參軍入伍的積極性。
近年來,江蘇師大共有500多名學生應征入伍,其中138人次立功受獎、85人提干、93人考取軍校,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了力量。2020年,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軍民融合,培育校園文化
得益于學校對學生國防教育與軍轉干部培養融通互促的有效探索,不僅帶動了學風、班風、校風建設,還為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體系的完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退役軍人張心雨而言,專業學習之外還承擔了江蘇師大國旗班的日常訓練任務。每周固定指導國旗班升旗儀式的各項訓練工作,從護旗到升旗,張心雨嚴格按照標準對國旗班隊員進行刻苦訓練。
從校內外重大紀念活動到重要節日的升旗任務,國旗班已經成為江蘇師大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該校團委副書記朱悅介紹,每周一都有二級學院組織全體師生參加國旗班的升旗儀式,在國旗下開展黨(團)日活動、國防教育和四史教育等。“國旗班隊員們積極向上的形象不僅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英姿風采,也培育了我們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朱悅說。
不僅如此,江蘇師大每年在“八一”、春節前都定期組織師生赴部隊慰問演出,組織專業教師承擔新兵心理輔導與實踐教學任務,展現了新時代軍民團結的良好形象,不斷與校園文化建設同頻共振。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退役軍人事務研究為突破口,為提高大學生國防教育和退役軍人事務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江蘇師大軍轉干部培訓學院執行院長、退役軍人研究院院長劉禮明表示。
(通訊員 孟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