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張娟能又走在熟悉的村道上,還未到學生皓皓(化名)家,就聽見一陣急促的小跑由遠及近,皓皓高興地拉起張娟能的胳膊往家走。
今天的皓皓,和一年前張娟能剛見到時截然不同,“當時他性格比較孤僻,話少,經常是有心事的樣子,數學成績在個位數”。皓皓今年8歲,母親在他年幼時離家出走,父親長期在外務工,他常年與祖父母生活。
單親、留守、學困疊加讓張娟能感到不小的壓力,但她并不發怵,她的突破點就是“5431式”中的“3”,即3個前置鋪墊:一是家訪前“三明確”——“為什么訪、訪什么、怎么訪”;二是家訪前“三思考”——“交流什么、宣傳什么、指導什么”;三是家訪中“三到位”——觀察環境、家長、親子關系到位。
“5431式”家訪中的“5”是聚焦低齡兒童、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兒童5類學生學情;“4”是精準到戶實地訪、發現問題回頭訪、溝通不暢換人訪、征求意見調查訪4種走訪形式;“1”是完善一項制度機制。
“5431式”家訪是2017年西吉縣針對本地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多,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等實際情況,探索實施的全覆蓋精準家訪模式。西吉縣注重因地因校制宜,推進中小學課后家訪工作,并以此為契機實現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的目標。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吉縣教育體育局進一步總結“5431式”做法,“一對一”切實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成長環境。
通過“5431式”家訪,張娟能把準了皓皓的“脈”:缺少自信。她開始鼓勵皓皓在課上發言、多參加演講比賽和集體活動,家訪時給皓皓的爺爺奶奶講解教育方法。慢慢地,皓皓的學習成績進步了,敢于當眾講話了,還通過電話給爸爸匯報自己的變化,張娟能感受到了水滴石穿的力量。
4年來,西吉縣有5000多名像張娟能一樣的教師累計進行了30多萬次家訪,行程總數遠超20萬公里,收到萬余條家長意見建議。他們走遍西吉縣的山川峁梁,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教師的職責和擔當。
西吉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王自元表示,因地制宜地探索精準家訪模式,貫通了課堂和家庭的教育通道,也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身心守護學生成長成才。
(記者 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