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蒲家中學校承“五高”先烈精神,鑄“熱血”時代豐碑,形成了“厚德、博愛、礪學、勤儉”的校訓。學校坐落于魏蒲產業新城——蒲家鎮,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地理位置并不佳,但是校園文化氛圍濃郁,環境優美,園內曲徑通幽,清新寧靜,是一個學習的絕佳地方。
十年磨一劍
礪得梅花香
自2010年以來,學校在“運動舞蹈”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并于2014年建立“運動舞蹈”梯隊。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學校的“運動舞蹈”隊連續5年獲得“達州市中小學生運動舞蹈比賽中學組一等獎”;2019年更是從區級比賽一路過關斬將直至全國總決賽,成功榮獲“特等獎”。如今,“運動舞蹈”已然成為蒲家中學校特色發展的一大亮點,2020年,學校成功申報立項達州市普教科研課題:農村中學“運動舞蹈”特色課程開發與校本實踐研究。
構建“三修”課程體系
探索特色創新發展
2018年,學校提出構建農村中學“三修”“運動舞蹈”課程體系。所謂“三修”即是按照學習要求的不同,分為通識必修課程、興趣選修課程和專業精修課程。“三修”“運動舞蹈”在課程體系上具有諸多創新與發展,學校總結提煉了學、練、演、賽四步教學法。
“學”——以每周兩節校本課程并結合各班體育課為依托進行課程教學。第一學期以基礎形體訓練以及地面姿態訓練為主,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藝術。第二學期以腿部把桿的訓練和動作節奏訓練為主,結合有氧舞蹈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熟練掌握動作的能力。第三學期以“運動舞蹈”成套動作的學習為主(套路風格為啦啦操、有氧健身操、民族健身操),逐漸讓學生掌握“運動舞蹈”的技術特點和理論知識,學會成套動作的創編過程。第四學期以風格項目的學習為主,學會并嘗試自己創編一套成套動作。在這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以小團隊為主進行練習、創編,并以此為展示形式(測試),給學生樹立自我展示平臺。
“練”——以各班“領頭雁”學生和班干部組織帶動普通學生的日常練習。以訓練學生基本技能為主,同時鍛煉學生的自我創編能力,如編隊形、動作造型的創作等。“運動舞蹈”訓練的方式由各班分組到個人進行訓練,每學期有新的教學任務,每組的組長負責進行編排與訓練。每學期都會對學生的體能、柔韌、身體協調、反應能力等進行有強度的訓練。學期中,各班邀請優秀學生進行課堂內外比賽,優秀學生回到自己的班級分享心得,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習氛圍達到高點。學期末,學校安排集體的公開展示,各班展示一曲不同舞種風格的成品,面向全校師生及家長進行展示性訓練。
“演”——在學校藝術節、元旦晚會、迎新晚會、運動會開幕式等活動中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對自我的信心,同時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將表演作為教學和學習成果的一種評價方式,每個班的期末考試都以表演的形式來進行檢驗,可以分組進行表演考試,評價內容包括動作的整齊劃一、服裝的搭配、輕器械的統一等。
“賽”——帶領學生參加區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別的中小學生“運動舞蹈”比賽,逐層遞進,可以為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更大的機會與平臺,以此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與健康運動中來,真正促成素質教育的發生。
“三修”“運動舞蹈”課程體系的構建始終秉持著文化育人,增強文化自信和課程育人,構建“運動舞蹈”課程體系的創新特色,目標的構建、內容的選擇、方法的實施、評價和保障機制的創建無不體現出深厚的紅色文化理念,提升學生對巴渠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增強文化自信。
辛勤耕耘顯成效
砥礪奮進育人才
經過10余年“運動舞蹈”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運動舞蹈”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產生了廣泛深刻的積極影響。
一是有效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身心健康。學生在運動氛圍中調節精神、愉悅身心,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團隊精神,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得到了放松和美的享受。
二是提高了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水平。“運動舞蹈”校本課程開發使教師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特別是體育教師,賦予體育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權利,同時肩負一定的責任,提升了學校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三是彰顯了學校“運動舞蹈”特色。通過“三修”“運動舞蹈”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將學校關于“運動舞蹈”方面所積累的實踐經驗固化下來,形成可持續、可推廣且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為學校將來取得“運動舞蹈”更好的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以“運動舞蹈”成績提升為目的,以課程體系建構為基礎,共同構成了學校“運動舞蹈”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彰顯了學校的“運動舞蹈”特色。
如今,“運動舞蹈”已成為學校靈魂之所在。蒲家中學校正以舞蹈之美、體育之剛健引領著學生成長為有美的心靈、美的言行、美的體態的時代新人!
(記者 杜恒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