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歲起,我便跟隨父親葉武濱踏上了有計劃的環球之旅。盡管年紀尚小,對于最初的旅行沒有太多記憶,然而有一些場景仍深深銘刻在腦海中。
我還記得懵懵懂懂的自己第一次去非洲時的欣喜之情。肯尼亞的草原同北京的某些地方很相似,但還是有種說不出的陌生感。我第一次體驗到了世界:陌生又新鮮。當我們坐著熱氣球慢慢升空,極目遠眺,整個草原盡收眼底的時候;當我們以吉普車的車身為遮擋,席地坐在那一小塊草地上,看到獅子來回踱步的身影的時候,我對世界又有了另一重的感覺:刺激。
只要到了假期,父親就帶著我和母親,滿世界地跑。我們一起抵達過火山口,一起潛過水,一起空降在雪山之巔,一起經歷過語言不通時點菜的無助……這么多的回憶串聯起來,就是我行走世界的足跡,也是父親在我成長歲月中的痕跡。如今,我已去過了六大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感受到了地球之博大、浩瀚、雄偉。
令我感觸更為深刻的是旅途中相遇的形形色色的人。我曾拜訪過亞馬遜叢林里的原始部落。那里的人們盡管仍遵循著古老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已開始通過販賣工藝品來打開溝通外部世界的渠道,原來傳統和現代也是可以通過創意的方式融合到一起的。
我記得,在南非的一個港口,一位身有殘疾的老伯用嘴叼著魚去投喂海豹,還有一位在澳大利亞給我們做司機的大叔,曾用自己僅有的一個午餐面包去飼喂海鷗,他們對待自然的善良與慷慨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很多人都問過我:“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而在我心底,每一處風景都是一樣獨特。我如同一張白紙,向這絢麗的世界打開自我,染上它的色彩。旅行的意義于我而言,并不只是去看那些地標景點,拍照留念而已,我會更想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用開放包容的心去看待未知,體驗不同的樂趣,才是旅行的意義。而且,通過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我可以體悟到種種不同的人生哲學與生活真諦。
我很感謝父親,他是一個領路人,也是我學習和理解“世界”的啟蒙者。旅行的經歷讓我知道世界很大,我很渺小;讓我知道自己對許多地方一無所知,也因此想去看更多的地方,去體驗人生百態。
我相信,在未來我會一直走下去,去經歷更多的未知,就像初看世界時的心情,陌生又新鮮,刺激又好奇,在無盡的探索中走過這豐盈的人生旅途。
(作者系北京市鼎石學校學生,節選自葉武濱《追夢成長》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