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抵達森林的時候,寒風正緊。
原以為,五月看林,應是最美。想想那蒼翠欲滴、恨不得把空氣和心尖都染透的綠呵,心中就頓生遺憾:十二月的林瘦削干枯,有什么可看的呢?然而,待到快要接近林子之時,道旁樹精氣整肅、齊唰唰直刺蒼穹,映入眼簾,讓我的心為之凜然。
林中,無數的樹直直地立著,一種優雅與閑適的姿態,從容靜謐。它們早早褪去了綠的衣,不蓬勃不張揚,富有骨感,經絡畢現。攜一份歲月漸遠后的淡然,在冬日遼遠的天空下,它們妥帖地吟完了青春之歌。那份美到極致的氣定神閑,凝固了時光。
我也像一株安靜的杉,品讀著身邊的林,以及同行者。他們之中,有的奏響溫暖的樂章直達人心,有的把不平靜的日子凝成一首爛漫的詩。守著自己的文字之城,便可地老天荒。我們一群人在林中一起交流與思考,各自沉默與仰望,彼此鏈接與豐富,共同接受與創造。在這里,經典與造化相遇,自我與體悟相遇。“心若安,可步步生蓮”。行者在這片林中盡情地展現姿態萬千,演繹出一種電影般別致的芳華。
我們一路走走停停,拾得林中萬般柔情。這里,鳥雀無語,靜水無波,野舟自橫。蘆葦隨風俯仰,秀竹舒展自如。天地之間清明簡凈,唯有無邊的林、無邊的落葉,以及無邊的靜謐。陽光在云里,繁華在身后,一道道彎口一次次轉身,從容拂去光陰里的塵埃。我從每一張面孔上,看到一些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也許,這樣的簡潔質樸,就是文學愛好者的通性吧?
林木森森,它們淡看一路的風與霜,無視成長的傷與痛。盡飲千江之雨水,遍賞萬古之明月,樹以深邃的思想撫著命運的肩膀。委于泥土的古銅色落葉,厚厚密密,那是光陰遺落的一寸寸肌膚,春天里枝頭盎然的呢喃,成為這冬日林中永恒的守望。在它們不動聲色的外表下,藏著火熱的期待和生長的力量。
在這片林中,終日馬不停蹄奔忙的我們能在一片安靜中迤迤而行、結伴而步,尋一劑清涼。為著心靈的呼喚,為著精神的追求,為著成長的需要,沉淀心緒、漫漫行走。讓思想打個旋兒,為視野開扇窗兒,感受到這世界的多情與驚喜。這林,這葉,這天空,這寒風,已不只是我們行走的背景,更是心靈的良藥,引領著心通向無窮的遠方。
忙來看林,閑來賞樹,喜來瞻木,憂來觀葉,一樣縱情恣意。這林子是滋養人的,會讓粗糙的心潤澤明亮;這徐來的清風是蘊藉的,會讓人領受生命的律動。
紅塵之中,東臺之東,有這樣一片沉郁而動人的林,永久地等待著,呼喚著,守望著你的精神家園……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