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高校開學季來臨,數百萬新生踏入大學校園,開始進入新的人生階段。近日,有機構發布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存在不足,而這無疑會對大學生活乃至畢業后進入職場造成影響。理想的大學生活建立在科學規劃基礎之上,但具體又該如何規劃并堅定執行呢?
主持人語
帶著父母的叮囑,懷著求知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大一新生走進了大學校園,進入了新生活。面對“漫長的大學四年”,新生們需不需要人生規劃呢?作為“過來人”,三名大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人生規劃特別重要,千萬不要等到大三或大四才著手。而做好規劃,首先要重新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專業,多參加跟自己專業相關的社團活動,提升自己的潛能。
填報志愿,挑選專業,是我們對于未來人生作出的重要選擇,而大學時期的生涯規劃則是對于這一選擇的進一步明確和完善。處于中學時代時,學生的夢想雖然多樣,但是方向都較為簡單,大多都只需沿著一條名為“高考”的路徑跋涉,努力的方向十分明確。而在大學階段,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將自己的航線和夢想契合是必需的技能。如若不然,反而可能越努力,離向往的生活卻越來越遠。
進行生涯規劃,也可以通過設想自己簡歷的樣子:掌握了某項技能、獲得了某個獎項、在學業上有所建樹、或是參與了自己喜愛的活動,因而能夠自信滿滿地將這份簡歷作為自己的敲門磚,也作為自己從這一站出發時最好的行囊。
當下,有些大學生時常會有“無所事事”和“忙到飛起”并存的感覺,在忙碌時也會自問:究竟自己在忙什么?可惜這樣的提問往往得不到回應,往往又陷入到新的放空或者忙碌中。實際上,最為簡單和直接的原因,還是在于大多數學生不明白該去做什么,看似在學習生活中勤勞刻苦,卻在生涯規劃上保持最大的懶惰。
或許,當看完這篇文章后,拿起筆紙,寫下自己進入大學時的夢想,寫下自己現在對于未來的愿望,寫下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寫下希望自己明天與今天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就是自己航向的船舵和未來那份期望中的簡歷,就是自己的生涯規劃。
(作者 賽豪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19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