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考試功能、考試次數、考試命題、結果運用、過程評價、學業監測、監督機制等7個方面,全過程、全環節規范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推進“雙減”工作的大背景下,文件的出臺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長期以來,過于繁重的考試及分數排名導致“劇場效應”愈演愈烈,“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成了這種狀態的真實寫照。這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導向,更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
加強考試管理,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不良傾向,關鍵是如何通過考試制度設計激勵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和自信,有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主動發展、全面發展。
山東省濰坊市從具有“指揮棒”意義的中考入手,自2004年開始推進中考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等級表達、綜合評價”為突出特點的高中考試招生制度。一是中考成績不再用分數表達,根據不同學科特點,按照考生實際考試分數分布情況和考試人數劃定比例,分為五至八個等級呈現。二是在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美育和勞動教育科目的評價中,實行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避免突擊訓練。三是將學生思想品德、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行為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用四個等級表達,納入高中錄取,并與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值對待。
中考制度改革了,我們順勢而為,對義務教育學校日常考試也進行了整體性改革。一是日常考試實行等級評價、無分數評價,探索多樣化的命題方式、考試方式和評價方式,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及排名;二是嚴格進行考試管理,不組織面向小學各年級和初中非畢業年級的區域性或跨校際的考試;三是考試命題基于學業質量監測,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四是嚴禁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不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或主要標準,并納入對縣市區教育綜合督導。
實踐證明,實行以等級評價為主要內容的考試制度改革,一是切實減輕了學生負擔。學生從分分必爭的極端追求中解放出來,再也不會為了你是99分、我是98分而苦惱焦慮。在全省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中,濰坊連續四次都是全省最輕的。二是學生學習主動性更強。分數表達時第一名只有一個,分科目用等級評價學生后,總分掩蓋下的學生學科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學生找到了學習和成長的自信。濰坊市高中育人質量、職校技能大賽、體育比賽、人工智能與編程比賽、學生辯論賽等成績位居全省前列與此密切相關。三是教師能夠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改革。教師不再圍著考試轉,能夠騰出手來專心了解學生、潛心研究教學,更加關注診斷、反饋與激勵,大單元教學、海量閱讀、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項目式學習、基于數據的精準教學等一批教改經驗不斷涌現。四是學校樹立起科學的評價觀。學校更加關注課程的豐富性和可選擇性,所有課程開齊上足、有效實施,滿足了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五是家長滿意度不斷提升。家長傳統教育觀念發生轉變,不再只盯著孩子的分數,更加理解支持教育工作,濰坊市教育工作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首位。這樣的結果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也是廣大學生和家長所期盼的。
下一步,濰坊市將認真貫徹《通知》要求,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學校考試制度,特別是在優化等級評價、壓減考試次數、完善過程評價、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環境。
(作者系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