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細雨蒙蒙中,地處六盤山西麓的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迎來了中國教育報刊社“宣講行送教行”團隊?;顒又?,專家們圍繞新高考帶來的影響及變化、智慧學校建設、“雙減”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等話題,與平涼市各縣(區、市)教育局負責人及學校負責人員、莊浪縣教育領域管理人員及校長、骨干教師等近1000人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平涼市副市長王錦表示,這次中國教育報刊社組織的“宣講行送教行”活動,既是對莊浪、靜寧教育發展進行幫扶的具體實踐,更是對平涼教育改革發展的一次把脈問診、傳經送寶,對于加快全市教育教學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形成考試、課程、評價改革合力
9月15日,甘肅省發布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進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并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增加高校和學生雙向選擇的機會。
新高考給廣大考生和家長帶來哪些影響和新變化?高中學校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在莊浪一中圖書樓一樓學術報告廳,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研究員、原副院長邊新燦結合浙江省等14省市新高考試點的歷程,和大家分享了對新高考試點實踐的梳理與思考。
近年來,邊新燦一直在關注新高考改革和教育評價制度的演進及改革過程。在他看來,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后,將更加有利于學生全面個性發展,有利于全面推動高中新課程改革,有利于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更加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和科學選才。
“高考綜合改革是對深化課程改革的呼應、對接和配套,考改、課改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邊新燦說,要積極穩妥做好新高考相關工作,形成考改、課改和評價改革合力,實現考改與課改的良性互動。
在梳理高考綜合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后,邊新燦提醒校長和教師們,對于如何排課、排班,如何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選課等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解決。同時,他還建議學校要精心設計、穩妥實施,從教師培訓、制定預案、跟蹤調研、模擬等方面共同發力,凝聚改革共識。
“邊新燦教授的報告令人受益匪淺,他提出的‘科學求真,公平求善,協調求美,工程求優’的高考改革理念新,要求我們教育管理者,要順應新一輪高考改革要求,提供個性多元的課程方案,創設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努力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涇川縣第一中學教務副主任包攀峰說。
科教融合開啟智慧教育
“孔子因學生的秉性而提出不同的行動建議,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還做不到。但是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減輕教師的一些工作量,實現一定程度的因材施教,使得教師有更多機會做更高級的因材施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汪瓊關于“智能技術與智慧學校”的分享,讓聽講的教師們眼里放光,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在汪瓊的分享過程中,像這樣充滿“專業味道”的語句比比皆是。在她看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及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切實改變教學方式,“過去,教師一般會在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大考之后進行試卷分析,比較每道題的得分率和失分率?,F在,有了計算機系統,就可以實現每天甚至每個教學活動后都進行反饋,這樣基于數據的分析會更加精準”。
汪瓊表示,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創造更好的教育情景,建設智慧校園。而教師更需要培養人工智能素養,基于數據指導精準教學,從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形成教學方法論。
平涼市拂曉小學副校長茍琪瑞說:“汪瓊教授的報告澄清了智能學校與智慧學校的差異,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給學校帶來的影響,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的關鍵點,我們將以全新的理念、十足的干勁、百倍的信心創建智慧學校。”
為每名學生成長賦能
“七彩流淌的長廊,綠草如茵的球場,泉水叮咚在歌唱,童話在生長……”莊浪縣思源實驗學校的學術報告廳里響起了孩童們稚嫩的歌聲,湖南省長沙市高新區麓谷小學校長左鵬以該校自制視頻《我多想快長大》為引,生動展現了麓谷小學學生參與足球、剪紙、機器人等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
課后服務怎么做?如何更好地滿足家長和學生需求?左鵬介紹,自2018年開展課后服務以來,麓谷小學已走過3年探索之路。作為校長,左鵬主導了麓谷小學課后服務操作管理細則的制定。在報告中,他全面梳理了從國家到省市層面的政策要求,總結提煉了開展課后服務工作的原則,并結合麓谷小學實例,從作業輔導、藝體活動、課時設置、教師積極性提升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課后服務工作開展的具體操作方法。
音體美專業教師的缺員,是中西部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中面臨的困境之一,左鵬決定引入校外機構的專業人士作為補充,“我們和湖南的羽毛球俱樂部合作,把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龔睿那引進來,讓我們的孩子從起步開始就得到冠軍教練員的指導,他們的進步非???rdquo;。
“左校長的講座,解開了我們目前落實‘雙減’政策、實施課后服務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難題,我們將立足本土本校實際,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拓展課后服務渠道,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為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賦能。”涇川縣第三小學教導主任呂鳳琴說。
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但聽報告的教師仍意猶未盡。莊浪縣第三小學教師張慧說:“我們要及時主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志向,想家長之所想,解決家長在孩子受教育方面的諸多問題,堅守教育的初心,做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踐行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邊教授多視域分析了當前新高考試點的實踐與探索,生動具體地為新一輪高考改革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汪瓊教授讓大家體會到了信息手段在智慧學校實踐過程中起到的強大助力作用,也為我們深入了解智能技術、走進智慧學校送上了一道精神大餐。左校長深入分析了當前‘雙減’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我們縣域內的課后服務工作提供了模板和樣板。”聽完報告后,莊浪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四勝說。
(記者 鄭芃生 尹曉軍 楊文軼 彭詩韻 項佳楚 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