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長沙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小涵順利成為某服飾公司員工。他用手語告訴記者:“謝謝學校的培養,讓我能很好地融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
在人們的印象中,特殊教育相對“封閉”。2000年以來,長沙特校深入推進“融合式”課程改革,打破特校與普校課程壁壘,打破與外界融合的障礙,給殘障學生融入社會提供了一個更開放的空間。
20年的改革成效顯著,目前,該校課程改革成果在全國20多個省市的350多所特殊教育學校或普特融合學校推廣使用。
近幾年,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教授王輝在長沙特校設立了“啟智教育導師工作室”,成為了該校的常客。像這樣在長沙特校設立的工作室,還有北京師范大學“胡曉毅教授自閉癥康復教育導師工作室”等。這些工作室成為了引領長沙特校課程改革的“引擎”。“對于我們基層學校來說,課程改革缺乏引領,缺乏高度,呈現碎片化,迫切需要理論指導。”長沙特校校長胡建郭說,近年來,學校中重度智力與發展障礙學生占比逐漸呈上升趨勢,而2015年,學校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不到30%,許多教師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
2017年以前,長沙特校教師培訓主要采用校本教研和送出去培訓兩種方式,雖然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但教師自身改變的內驅力不足,難以產生根本變化。
為有效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長沙特校先后與湖南師范大學、南京特殊師范學院等高校建立戰略合作,以專家駐校、項目合作等形式實行追蹤指導、崗位指導,并在全國率先創設了“導師工作室”。
每一個導師工作室由1名導師引領8—12名核心成員及協作成員,組成學習共同體。在專家引領下,長沙特校著力研究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路徑及策略,構建了“生命多彩課程”框架體系,即“核心課程+康復課程、優能課程、預職課程、職業課程”。
長沙特校研訓中心副主任馮靈說,依托工作室,教師減少了實踐的盲目性,形成了自主、平等、合作、互學的教研氛圍,學校教師迅速成長,2017年以來有61人次在市級以上教學比武中獲獎。
大多特殊兒童缺少與普通兒童交流互動,接觸社會的機會有限,給孩子們的學業、心理、語言、情感、社交等發展帶來諸多限制,這一成長“圍墻”在長沙特校被逐步打破。
長沙特校副校長兼望城校區執行校長王磊說,學校充分將特殊教育課程與基礎教育課程進行融合,營造開放、平等、融合的環境和氛圍,積極探索學校、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機制,為特殊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該校與周邊學校、幼兒園、商場、企業、社區等10多個單位合作,建立社區融合項目平臺和校外教育實踐基地,先后開展了“運動狂歡節暨手拉手融合特奧活動”“藝術節融合活動”等普特融合活動,讓學生在走向大社會中逐步實現參與、融合、共享和發展。
“以前總是為毛毛的眼疾萬般擔憂,現在她已能戰勝自己,勇敢地和同齡普通兒童站上同一個舞臺,甚至還能超越他們,毛毛蟲也破繭成蝶啦!”長沙特校學生毛毛(化名)的媽媽說。
此外,長沙特校在深入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過程中,樹立起“教師即課程”的理念,堅持走教學研一體化發展道路,形成了以課題和項目為載體,以“課堂觀察與評研”為支架的校本研修范式,實現“課程、課堂、課題”三課一體協同聯動,推動教師由課程執行者向課程研究者、建設者和創造者轉變,實現教師與課程的深度融合。
該校教師李瀾深有感觸地說,幾年來,她理清了課程與教材之間的關系,了解了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內涵,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對課程的駕馭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
長沙特校“融合式”課程改革成效顯著。近10年,該校有聽力障礙學生131名考入本科院校,視力障礙學生43名考入本科院校。有103名學生進入服飾廠、制藥廠等單位就業,有30多名智力障礙學生實現了庇護性就業,促進學生全面充分融入社會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記者 陽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