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自開學以來,不少媒體報道指出許多高校積極總結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與經驗,力求以全員化社會實踐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用實際行動了解社會、歷練自我,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發展進步、人民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主持人語
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不僅是社會科學理論界的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既需要頂層設計有效發揮指揮棒的作用,也需要各高校積極發揚主動性,更需要莘莘學子的自覺投入。在達成共識的前提下,構建高校和社會互利共贏的基礎架構是關鍵。所以,大學生社會實踐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全方位的力量才能做好。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三位研究生從實踐意義、高校角色和社會支持三個層面展開,體現了可貴的探索與思考,且評論本身也是對我們一直努力推動的實踐教學的檢閱。
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僅是學生接觸、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也是磨礪自我的重要途徑,對于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來看,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仍然面臨機會較少、粥少僧多的問題。較少的社會實踐反過來容易導致學子在走向社會時茫然無措。因此,積極推動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格局至關重要。
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為目標,各高校應高度重視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高校不應只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還應積極推進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高校也要注意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前的輔導與幫助,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還要重視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
除了高校自身努力,社會各界、各地區相關部門也應多給予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給予學生更大的包容度與接納度。社會各界應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教育、宣傳等部門要正視并大力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社會各單位、企業或實踐基地也應大力搭建社會實踐平臺,為廣大學子提供充分的實踐崗位與機會。社會各界要在大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給予指導與引領,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營造良好的氛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參與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更好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有利于青年學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現象形成對照,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與應用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并服務社會。而有關企事業單位或實踐基地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給予大學生更多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也營造了求真務實的社會氛圍,這對學生的個人發展以及社會進步都具有重大意義。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