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著力點,是有效解決事關國家全局的現實迫切需求和長遠戰略需求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爭當區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茖W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寧夏大學地處祖國西北,廣大師生員工用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勇于自我犧牲的情懷以及敢于爭先的勇氣,在荒漠戈壁灘上書寫了白手起家、共克時艱、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進的傳奇,譜寫了堅韌不拔的生命之歌,也培育出了“不畏風寒、不怕困難、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這是科學家精神在寧夏這片熱土上的生動體現。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大力弘揚以“沙棗樹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堅持科技創新“四個面向”,推進“學科、平臺、項目、團隊、成果”一體化發展,持續深化科技領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凝聚起新時代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精神力量。
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A研究是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的先導和源泉。我們圍繞前瞻性基礎研究,實施基礎研究振興計劃,鼓勵和提速基礎學科與基礎研究發展。“十三五”期間,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2項,化學學科領域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世界排名前1%。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將持續實施基礎研究振興計劃,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并通過人才評價改革、科研評價改革等舉措,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向學、甘坐“冷板凳”,努力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
持續強化創新平臺支撐。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是吸引人才的磁石,是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和提升科研實力的有力支撐。我們瞄準國家及區域發展現實需求,主動對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要求,積極對接寧夏回族自治區九大產業發展需求,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創新機制,堅持特色創新和開放創新,與國內大院大所開展協同攻關。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充分發揮以“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的學科和人才優勢,聚焦重大需求,持續凝練關鍵問題,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為國家和區域發展賦新能、展作為。
加強人才隊伍和團隊建設。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團隊是人才協同創新的基本單元。我們依托“一流學科”建設、重點學科、重大項目和科技創新平臺,著力構建支撐學科和科研創新的人才與團隊體系。通過多學科聯合攻關,組建和培育了一批創新團隊與領軍人才,持續提升協同攻關能力。“十三五”期間,學校以專兼職結合的方式引進和匯聚了各級人才,共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24個,已構建起“學術帶頭人—科研骨干—研究生—科研助理”研究團隊體系,為學校科研實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充分利用自治區引才有利政策,以構建開放的創新生態引才、穩才、育才、留才,著力打造更加靈活、富有活力的團隊組織模式,持續激發創新動力。
探索深化科研管理機制改革。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曉喻新生。我們按照國家及自治區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相關文件及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能放盡放、可簡盡簡”的原則,建立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修訂、出臺各類科研管理制度,積極探索“破四唯”等科研評價和人才評價機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減輕科研人員負擔,釋放科研創新活力。同時,不斷健全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規范制度體系,實行“一票否決”、黑名單制等舉措,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生態。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將重點抓好完善評價制度等基礎改革,堅持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項目分類評價制度,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加強交流與合作。科技自立自強并不意味著關起門來搞創新。我們先后與自治區內外200余家企事業單位在技術研發、決策咨詢、科技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十三五”期間,共承擔各類合作項目484項,協議經費9529萬元,較“十二五”期間增長32.11%。與寧東基地管委會共建中試基地,成功轉化寧粳51號、智能紅棗分選機、新型肥料、旱區節水灌溉等一批專利技術,全力推動科研成果產出、轉化及產業化。立足新發展階段,學校將發揮自身獨特優勢,著重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以科研項目合作、學術交流等活動為紐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合作渠道,拓寬科研視野,提高合作實效。
(作者系寧夏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