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下滑的問題,應該引起大學生自身足夠的重視。究其原因,首先是與大學生個人認知、生活習慣相關。尤其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同學,結束了高中時代緊張而充實的學習生活,常有放飛自我的沖動。
有的同學樂于參加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擠壓了運動鍛煉的時間;有的同學則放棄自律,課余時間躺在宿舍刷劇、看綜藝、打游戲等,就連吃飯都習慣訂外賣,懶得邁開腿。
還有一些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提不起興趣原因在于缺乏積極有效引導。相較于初高中的硬性運動要求,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體育課程進行選擇。不少同學傾向于選擇運動量少、容易通過的課程。也有些同學為了追求美和瘦,而采用不合理不健康的節食方式來減肥,最終損害身體健康。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影響著個人的未來,也關乎著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擁有強健體魄是未來潛在的競爭力,作為大學生,我們有必要意識到提高自身體質健康的必要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現有局限性。除了學校加強對學生鍛煉的督促,大學里的體育社團可以更加豐富,帶領學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各班級在組織活動時可側重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既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也有助于班級凝聚力的建設。輔導員和班干部要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為班集體營造出濃濃的運動氛圍。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大學生個人培養健身意識,克服懶惰心理,讓體育運動成為生活習慣。
范孜恒(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20級研究生)
責任編輯: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