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3歲的師旭陽帶著忐忑和期待從家鄉出發,她的目的地是喀什——一座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城市。在那里,她將與同齡人一起,在天山南北的廣袤土地上繪出精彩的青春畫卷。
師旭陽的家在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劉店鎮紅里村,這里曾是國家級貧困縣里的貧困村,如今正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闊步前行。
師旭陽的父母因為殘疾不便外出務工,她和弟弟幼時便開始學著務農。到了中學,姐弟倆一個月七八百元的生活費,讓這個靠種田為生的家庭陷入困境。盡管心中一直有大學夢,師旭陽猶豫很久之后,還是向父母提出了退學打工的想法。沒想到,平日沉默的父親堅決反對:“家里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和弟弟上學,千萬不要再像俺們一樣不識字,一輩子只能從地里刨錢。”
恰逢那年夏天,時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王智來到師旭陽家里,在院子里和她的父母一聊就是半晌。沒多久傳來好消息,村委會幫她申請了助學金,王智所在的河南科技大學也為她家送來了慰問補助。家里的大煩惱解決了,她終于能夠繼續捧著高中課本認真學習了。2016年,王智又帶著幾名河南科大財務處的教師來到師旭陽家里“結對子”,他們將和師旭陽的家人一起努力改變窮日子。
三年時光,春秋更替。
周末回家的時候,師旭陽常常碰到河南科大的教師們,他們每次都會詳細記錄家里的生產生活情況,買一些父親和村里人種的糧食、攢的雞蛋。師旭陽聽父親說家里的紅薯地產量翻了一番、銷售和收入增加了近兩倍,父母的笑容慢慢多了起來。
三年時光,寒窗苦讀。
經過焦急的等待,她考上了安陽學院,高考錄取結果出來的那天晚上,家里充滿了喜悅,鄉鄰們也紛紛到家里祝賀。大學生活是什么樣的?家里誰也說不清。大學的學費、生活費該咋辦?一家人又陷入困境。
仿佛是一場及時雨,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時任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雷方帶隊送醫療健康知識下鄉,也為師旭陽家里送來一個厚厚的信封,那是為師旭陽考上大學準備的慰問助學金。沒過多久,村委會又把那年考上大學的孩子們都叫到村部,開了一場青年座談會。座談會上,河南科大的駐村工作隊員們解答了孩子們心底關于大學的疑問,師旭陽不再迷茫,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期望。
初入大學,面對學生會、社團招新時的諸多選擇,師旭陽堅定地選擇申請學院學生黨建辦公室的崗位。面試時,指導教師問她為什么要加入這個部門?她發自肺腑地說:“我能夠站在這里,都是因為黨和國家給予的幫助,我想要離黨更近一點。”
在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中,常常能看到師旭陽的身影,她也獲得了學校“勵志之星”榮譽。寒暑假,她在時任駐村第一書記曹高洋的幫助下,加入河南科大紅里社會實踐團隊,多次為村里的小學生義務補習英語,為中學生宣講國家助學政策,協助工作隊和村委會整理一些檔案資料。最讓她驕傲的是,大學期間她終于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臨近畢業,師旭陽輾轉反側。是去往大城市,還是回到父母身邊,或是去到更偏遠艱苦的地方……當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師旭陽再次向駐村工作隊尋求幫助時,他們結合國家政策方針,以及師旭陽自身優勢特點、家庭情況、邊疆地區發展變化等,逐步引導她明確了自身的想法和目標——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經過層層選拔,她終于實現了夢想,成為一名新疆基層公務員。
師旭陽的成長之路,也是家鄉紅里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自2015年8月定點幫扶紅里村以來,河南科技大學黨委先后派出9名干部駐村開展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00余萬元。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班子一起走在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這條道路上,致力于讓村里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奔跑。6年來,紅里村走出了90余名大學生,進入各類本專科院校就讀。
今年,師旭陽的弟弟也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駐村第一書記方傳璽帶著河南科大的教師們,為師旭陽家里的第二個大學生送來關心和慰問。看著這熟悉的一幕,師旭陽的心里充滿感動和驕傲。她的行李里有一張特殊的銀行卡,里面存了1252.79元,是她用勤工儉學和周末兼職的工資慢慢積攢的。她一直有個心愿,攢夠這些年收到的資助,用來幫助那些和曾經的她一樣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記者 張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