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成為我國以實體經濟為核心,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這對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技能積累能力的提升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面對高質量發展需要,需要加強系統統籌,加強制度供給和政策供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職業院校基本能力建設,有效推進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能力提升。
首先,加強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能力建設統籌水平。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將職業教育納入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完善產教融合制度政策體系,切實推進職業教育的教育鏈、人才鏈與區域產業鏈、創新鏈深入整合,圍繞行業企業的技術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技術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將職業教育納入區域創新體系,支持在職業院校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發揮職業教育培養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在基礎創新與生產創新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服務區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在甘肅,省教育廳、武威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在武威職業技術學院設立的混合所有制的二級學院“中科低碳新能源技術學院”,實現了科研機構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其次,加強職業院校技術技能積累基本能力建設。以一體化的理念將技術研發與服務融入職業院校發展戰略,融入到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中,實現教學科研隊伍建設相融合。以“雙高”校為龍頭,積極探索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建設模式,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資源,打造區域創新網絡,提升職業院校技術創新和服務能力。在浙江,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聚焦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現狀,依托溫州輕工機械創新技術服務平臺、溫州服裝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浙南輕工裝備智能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溫州市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整合多方技術創新與服務資源,聚焦輕工裝備數字化虛擬化設計開發、關鍵零部件制造新工藝開發與應用、輕工裝備控制系統集成技術三大主攻技術研發方向,形成新技術協同創新的加速器、新產業培育發展的孵化器、高層次雙創人才的聚集地,以“立地式”研發有效地推動溫州產業轉型與升級。
再其次,創新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積極開展多方位科技合作,拓寬校企合作內涵,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鼓勵職業院校積極推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探索,與社會資本共建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大學科技園等,實現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從教育鏈與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的深度對接出發,擇優遴選研發、生產和培訓等優勢企業共建“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通過強化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科技攻關、技術推廣、企業服務等產教綜合體平臺的功能建設,推動產教綜合體“產學研訓創”一體化運行和實質性融合,匯聚企業資源支持專業建設,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改革,以產養學研創訓,以學研創訓促產,實現院校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與升級,其內涵不斷得到豐富與完善。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能力作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業已成為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
(作者系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