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頭腦單醇”團隊一路過關斬將,從全國401所高校2767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斬獲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自此,該學院在該項比賽中,連續九屆奪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面對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異丙醇生產如何更好地實現清潔低碳、提質增效、節能減排?在教授陳輝和教師黃燕青指導下,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頭腦單醇”團隊圍繞市場調研、工藝方案比選等模塊,進行可行的工藝工程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他們運用丙烯、醋酸、甲醇等低廉原料,通過綠色低碳的酯交換工藝,可實現年產10萬噸高品質電子級異丙醇及13萬噸醋酸甲酯副產品。
成績背后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抓手,與石化行業龍頭企業強化校企協同育人,開展課賽融合、專創融合等教學改革,努力把產業需求、崗位要求轉化為學生的素養、技能。學校通過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等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創造、工程設計等綜合能力。
2013年,黃燕青等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與多所名校同臺競技。在起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團隊成員展現出了突出的團隊合作、創新和工程設計實踐能力,他們像黑馬一樣闖入全國總決賽,以優秀的設計作品和精彩的現場答辯奪得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跨度超過6個月,涉及可行性論證、工藝設計、物料與能量平衡等30多項內容。“要想在長跑般的競賽中脫穎而出,團隊不但需要有很強的凝聚力,還需要各展所長、優化分工,這樣才能合力完成高質量作品。”陳輝介紹說,參賽團隊成員經常通過頭腦風暴等,相互激發新創意,查漏補缺,共同提出更全面、針對性更強的設計方案。
如何設計更節能環保經濟的新型工藝流程,利用碳五烷烴生產滿足需求的高端下游化工產品?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陳寶茹等學生通過深入調研,將中國石化集團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重整裝置提供的豐富重整拔頭油作為原料,創新提出一種經濟高效綠色低碳烯烴的催化裂解生產路線,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污染少等特點。
創新能力是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考核的重點,賽事鼓勵參賽團隊運用新創意、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等,破解原料利用、產品方案、工藝流程等環節中的問題。陳輝等指導教師引導學生以石油化工實際問題為導向,采用麻雀解剖法和洋蔥理論,將其分解為多個小問題,讓學生自主探尋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學生們通過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螺旋式提升創新思維和工程設計能力等。
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改革。學校還邀請茂名石化等行業企業的資深工程師、技術骨干,校企雙師開展課堂聯合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將行業真需求、企業真項目融入課程。學生基于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環保的工藝設計理念,將學過的知識運用于實際工程設計中。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2016屆畢業生麥揚帆憑上崗就上手的操作技藝、能打硬仗的創新能力,入職茂名石化。在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乙烯裝置操作工競賽中,他代表茂名石化公司參賽,摘得金獎。因品行過硬、能力突出、實績優異,麥揚帆獲評中國石化青年崗位能手。
陳輝在國內外大企業任職近20年,他對標行業標準,真刀真槍地向學生傳授先進的工程設計理念與方法,注重培養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復雜化工問題的能力。陳輝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緊緊圍繞清潔能源與節能環保行業中的難題進行技術攻關。作為技術負責人,他與團隊開發了先進的熱電廠多功能一體化煙氣凈化集成工藝,在廣東粵電集團成功應用,削減有害物質排放3萬余噸,為茂名實現碧水藍天與節能減排作出了重大貢獻。
據統計,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工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化工安全設計大賽等國家、省部級賽事中,共奪得142項獎項。學校已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企業,培養近1400名高素質石化應用型人才。這些學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上得來”,得到業界的認可和肯定。
(記者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