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水平事關學習型社會打造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事關教育生態和社會用人評價。近年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為上班族在職學習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支持,為提升社會大眾學歷層次和技能水平功不可沒。但一些從事繼續教育助學助考機構和高校,為招攬生源虛假廣告、夸大宣傳,嚴重影響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質量和聲譽。在今年成人高考前夕,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廣告發布管理的通知》,并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吹響凈化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發展環境、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號角。
要督促助學助考機構端正辦學方向。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領域存在亂象,歸根結底是有的從業機構偏離了教育公益性的方向。“無需學習”“無需上課”等虛假違規內容,“快速取證”“免考包過”“考不過退款”等露骨暗示、違法承諾,都公然亮相。重經濟利益、商業利潤,輕教育公益、社會責任,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崇高事業淪為賺錢的買賣,甚至還催生了代學、代考、代做作業、代寫論文等灰色鏈條。這樣的繼續教育學歷能有多高水平、又有多少水分,又怎么讓用人單位認可、讓社會信服呢?如果任由其沿著經濟利益至上的邪路走下去,必將破壞教育生態。五部門新規就是要下決心滌蕩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領域的歪風邪氣,引導從業者轉變心態。
要倒逼高等學校嚴格履行主體責任。高校是實施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主體,任何時候都要對自身的品牌、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水平和社會用人單位高度負責。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領域問題多多,除了一些社會助學助考機構重利輕義,也與一些主考和主辦高校長期疏于管理密不可分。一些高校看到繼續教育成本低、收益高、有利可圖,便樂此不疲。重招生、輕教學,重數量、輕質量,一些高校在招生宣傳審核、考試錄取、教育教學實施、日常考勤和學籍管理、畢業設計、學歷學位發放等環節失職失察、疏于把關,當慣了甩手掌柜。五部門新規旨在落實高校主體責任,要求高校決不能支持放任二級院系各自為政到處開疆拓土,更不能姑息遷就縱容合作的助學機構打著學校的名義虛假宣傳。
要推動監管部門加大整治力度、形成合力。包括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內的整個教培行業,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公益和市場的中間地帶。公安、網信、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在監管中因聯動不夠,給了一些機構可乘之機。在當下重塑教育生態、整治教培市場的大環境下,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培機構的治理體系日益完備,對諸如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等成人教育市場的規范顯得更加迫切。五部門新規從廣告管理入手,推動建立健全多部門參與的監管體系,體現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協同治理的理念。這也向全社會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對那些打著教育的旗號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無論哪個層次、學段、領域,監管部門都將緊盯不放,不留盲區,一查到底,堅決督促其改到位、改徹底。
要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觀、科學的選人用人觀。身處信息鋪天蓋地、知識更新加速、技能迭代頻繁的大變局,每個人要跟上時代步伐,做終身學習者。在當今社會,文憑某種程度上體現一個人受教育的水平、能力和素質,還發揮著敲門磚的重要作用。作為在職一族,主動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獲取相應的文憑,也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新規定為廣大在職學習者尋求專業機構的支持保駕護航,警示人們要擦亮眼睛,不要因求知心切被那些虛假廣告所誘惑,稀里糊涂上當受騙。要追求真才實學、學有所用,切忌為了一紙文憑與那些不法機構“合作”走捷徑。對全社會而言,在承認文憑學歷的積極意義的同時,還要去除“唯文憑”的頑瘴痼疾。選人不僅看文憑、更要看水平,不只看學歷、更要重能力。用人要堅持人崗相適、量才適用,能力為重、以德為先。只有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才觀,渾水摸魚的南郭先生才沒有容身之地,鼓吹販賣文憑的機構自然也沒了“錢途”。
(作者系教育系統公務員)
關鍵詞: 五部門 專項行動 凈化高等學歷 繼續教育 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