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球污染、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危機正在加劇,理解當前環境危機并塑造未來世界,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力。日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云南昆明舉辦。大會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增強人類自然保護意識。在此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德國柏林舉辦的世界可持續發展教育大會上,更是重申了《2030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承諾目標,并在會后的《柏林可持續發展教育宣言》(以下簡稱《柏林宣言》)中呼吁并敦促“到2025年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各國教學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這項教育變革的提出,必將改變我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將改變未來一代生存環境狀況和生存質量。
環境教育對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下,人類也正面臨著嚴峻的氣候問題和生態問題,失序的社會現狀說明現在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續。人類為自身發展而犧牲環境的做法,將會給后代生存造成極大威脅,繼續放任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吁世界各國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力求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從“2030可持續發展教育框架”到“203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路線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在未來10年通過教育促進社會轉型,解決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不可持續的問題。《柏林宣言》中也提到教育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肯定了教育對人們心態調整和世界觀轉變的促進作用,希望通過教育整合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以確保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穩定性,進而減少對地球的損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所以將環境教育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因為環境教育將會對人類未來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如果環境繼續惡化,將會引發國家間資源爭奪戰,造成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使邊緣人口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加劇社會不平等現象。因此,發展環境教育已成為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環境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為地球而學》調查報告指出,盡管近年來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不斷升級,多數成員國的教育政策文件仍沒有跟上步伐。有關環境教育的課程和教學組織形式也稍顯落后,無法滿足現階段人類可持續發展需要。
環境教育重視度不夠。在柏林大會前,《為地球而學》對部分國家所有涉及環境問題的文件分析發現,有75%是國家課程框架類的文件,有25%是教育部門計劃性文件。但前者傾向于關注課程主題和重點,后者傾向于課程更廣泛、長期的教育實施細則,兩者之間的差距暴露出教育部門計劃中對環境的關注較少或缺乏,許多教育系統的總體計劃并未將環境教育放在優先位置。此外,不少國家政策也并未轉化為實際學校教學,國家也沒有相關機制監管政策實施,這最終會影響教科書和課程計劃的內容以及當地學校最終教授的內容。
環境教育理念落后于社會整體發展。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對“環境”認識較淺,其中能分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區別的只有47%和19%,環境認識遠遠不能滿足當下人類社會發展需要。除對環境認識落后外,環境學習內容也較為單一。對“環境學習內容關心度”的調查顯示,40%的調查對象更關心對于氣候等環境問題的知識學習,而非解決環境問題和應對緊急危機的實際操作學習。
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不合理。調查顯示,學習者真正參與的環保活動大多在高中階段并持續到青年階段,而兒童和較小年齡的學習者雖也參與一些環境教育,但總體也只是以園藝活動和觀賞性活動為主,且在此之前未受過系統的、解決環境問題的行動能力培訓,更多是在自主參與過程中“習得”,教師的設計與引導作用缺失。另外,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全人類都能得到終身和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而當前環境教育課程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都較為少見。
發展環境教育刻不容緩
應對環境危機,環境教育勢在必行。《柏林宣言》呼吁各國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進行變革性學習。
第一,重視環境教育,要培養具有環境意識的地球人。《柏林宣言》主張,通過教育鼓勵學生成為負責任的行動者,為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提供支持。未來各國在政策和相關教育文件中,要將培養未來具有環境意識并能促進可持續教育發展的地球人作為核心培養目標,在戰略規劃、課程框架、年級和學科課程及教科書中納入廣泛的環境內容。
第二,發展環境教育,并將其納入學校核心課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吁各國將環境教育納入教學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基于此,各國要提高對環境教育學習內容的關注度,將環境教育納入國家政策、加入課程的大框架,并研發環境教育的教科書、針對不同學段制定課程目標等。各國當地教育部門還應將本土知識納入環境學習框架,開展以各行政區或各個地域為主的本土環境教育,從保護當地文化和環境著手,促進國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教育。
第三,改善環境教育,開發教科書與創新教學法。現階段環境教育相關內容多整合在生物、地理學科中,這就要求各國開發設計有針對性的環境教育教科書,關注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等多個維度,使環境教育教科書不只是一本“純知識書”,而更像是一本未來地球可持續發展管理者的“能力培養手冊”。
推進環境教育發展,還要創新教學方法,將環境教育主題融入課程。在進行環境教育時,應采用整體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社會和情感上參與到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中。
(潘涌系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余泓儀單位系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