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倉南路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現有46.7%的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著較大的延時服務潛在需求。基于此,學校率先開展延時服務,實施多策融合治理,在打造有精度有溫度的延時服務基礎上,創新打造“五延五提”品牌模式,推動延時服務,暖心育人。
一是延伸制度鏈條,提升服務精度。召開延時服務專題會議,帶領教職工認真學習《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按照上級要求,制定學校《延時服務工作方案》《延時服務育人方案》《延時服務考評細則》《延時服務應急預案》等系列規章制度,全面指導工作開展。實施延時服務“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班主任和中層干部為成員的延時服務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將辦公室設在政教處,統籌調配處理有關事項。建立定期會商制度,年級每周一召開碰頭會,政教處每月末一通報,及時發現并整改問題,經費每月一計算,確保專款專用,并將教師參與延時服務、開發延時服務課程等納入工作量,作為評先樹優、績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據。
二是延伸特色鏈條,提升服務寬度。遵循教育規律、自然規律、人才成長規律,聯合校內外師資力量,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形成了以益智類、藝體類、科技類為主體的延時服務課程體系,涵蓋閱讀、足球、排球、田徑、合唱、面塑、輪滑、器樂、無人機、編程等26門特色課程,課程打破班級和年級界限,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切實“讓學生站在學校中央”,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三是延伸時間鏈條,提升服務密度。實行早、中、晚一日三延時管理,構建起全天候延時服務鏈條。早在2020年,學校率先增設中午延時,為學生提供午餐午休,組織一至三年級學生定點按時午休,四至六年級學生根據個人意愿進行午休或室內閱讀,如此一來,學生早到校參加晨練晨讀,中午時間進行午餐午休,下午放學后自主參加特色課程,實現從單時段擴展到全天時段,從少數需求擴展到整體覆蓋,解決了家長接送學生的后顧之憂。此外,按照統一標準,學校下午延時服務夏季最晚到18∶15,其他季節最晚到17∶45,規定時間內家長仍不能接送孩子的,由當天帶班校長繼續值勤,提供“二次延時服務”,直到最后一個學生安全離校。
四是延伸育人鏈條,提升服務厚度。探索將延時服務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在細微處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在就餐中引導每名學生做到自覺排隊打飯、有序入座和文明就餐,每日餐前誦讀《憫農》,餐后自覺收拾餐具、擺放桌凳,午休教育學生自己疊好被褥、整理好床鋪,在古詩詞誦讀和動手勞動中培養學生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獨立自主的好習慣。面向全體家長開展問卷調查,采納多數家長希望家庭作業校內完成的建議,對下午延時服務進行統一調整,為學生營造一流自習環境,要求學生校內完成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鞏固、提高,讓作業不出校門,為學生爭取更多個性發展和休息時間。
五是延伸安全鏈條,提升服務溫度。全面規范延時服務流程管理,從學期初的申請、實施、調度到學期末的評比、考核、總結,各項流程持續規范,安全工作貫穿始終。學校政教處聯合安全科、辦公室制訂各項活動應急預案,統籌安排學生就餐位置、午休寢室、看護教師等,確保延時服務安全有序開展。按照“一人一檔”標準全面建立課后延時服務學生檔案,依托智慧校園建設納入大數據精準管理,對每名學生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社團課程、接送時間等進行備案,確保全程追溯、全面可查。此外,基于家長中外來務工人員占多數、家長們出門較早的實際情況,學校建立了全員參與的上學護導制度,每天安排教師定點值勤、校級班子校門口值勤、中層干部校園內巡視,全方位保障了學生安全。
(李麗麗 張黎海 艾歡歡 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