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三人行——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藝術聯展”在榮寶齋大廈開展。展覽通過三位大師的80余幅原作,呈現了他們跨越半個世紀的師徒情誼以及杰出的藝術造詣,其中很多作品為首度面向公眾展出,展覽將持續至12月20日。
開幕式上,據榮寶齋黨委書記趙東介紹,本次展出的作品來自藝術家家屬珍藏及榮寶齋館藏精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我們策劃推出了三位大師的聯展,希望為中國書畫藝術界提供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
師徒三人與榮寶齋有著深厚的淵源。作為百年老店,榮寶齋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收購、銷售齊白石的作品。據齊白石《丙子雜記》所記,僅1936年至1937年一年左右的時間,他在榮寶齋就有57筆交易,數量超過了齊白石交給琉璃廠其他各店的總和。榮寶齋曾于1950年代為其出版《白石老人畫集》。而作為齊白石先生的最為親近的弟子之一,許麟廬于1956年將和平畫店全部書畫作品無償捐獻國家,中國美協將和平畫店劃歸榮寶齋,榮寶齋決定由許麟廬擔任王府井分店經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苦禪先生之子李燕,則在1973年進入榮寶齋工作。在近百年的歷史中,齊白石及弟子、后人與榮寶齋的淵源延續至今日,本次展覽的開幕再現了這段珍貴的記憶。
與會嘉賓對展覽給予極高的評價,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表示:“這種組合式的展覽方式不僅是經典及高峰藝術的一次再現,還呈現了精神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三位藝術大師有各自的藝術實踐和藝術形態,對于很多年輕觀眾來說,是一次溫故知新的機會。”
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師徒三人的感情,是中國近代畫壇的一段佳話,也是中國傳統藝術師承的典范。畫展的舉辦是三位藝術巨匠再次相聚的溫情邂逅,也展示了三人有傳承、有創新、有個性的藝術面貌。“我父親和李苦禪先生的畫里面有白石老人的影子,但也都形成了各自的風格。”收藏家、許麟廬之子許化遲談道,“齊先生有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說的就是希望門人弟子要有自己的創新與突破。我父親在教導弟子時候,也曾說過‘尋門而入,破門而出’”。據了解,1945年許麟廬定居北平,經李苦禪介紹,時年29歲的許麟廬正式磕頭拜在齊白石大師門下。晚年,齊白石曾作詩贈予愛徒:“啟予者,麟廬弟也。”此次展覽展出了多幅許麟廬的精品,其融入民間藝術及京劇藝術的鮮明風格之作備受關注。
此外,展廳內有兩幅見證三人師友情的作品成為最大亮點。據介紹,這兩幅題材相似的作品,為齊白石贈給兩位弟子的畫作。一幅名為《荷花倒影》,另一幅名為《紅荷蝌蚪》。題跋均為白石老人親筆所寫“九十二歲白石畫,若問是何緣故,只有苦禪麟廬二人便知”。據許化遲介紹,這兩幅作品背后有著令人難忘的故事,“有一次,二人一起看老師作畫,白石老人即興創作了兩幅精品,便有意贈予他們。兩位愛徒,兩張題材一樣的畫,如何分贈給弟子,當時也成為一個難題。最后,老人以富有童心的抓鬮方式,決定了畫作的歸屬。所以,我們今天在畫作上看了‘苦禪弟得此,緣也’‘麟廬弟得此,緣也’的題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是兩幅畫作近70年后首次相遇。
“這個展覽不是一般性的商業展覽,具有特殊意義,呈現出三位藝術家的情感關系、藝術關系與文化傳承關系。三位藝術家的創作帶有時代印記,通過這個展覽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清晰的脈絡。”李燕介紹道:“此次展覽展出的都是原作,并且其中一些堪稱是藝術家的精品、絕作。真正的藝術是大家看畫時不要看著畫上有沒有‘烏紗帽’,也不要看畫下貼了多少‘金元券’,應與藝術本身對話。這次展覽能給予大家很多啟示。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畫作捐贈儀式。李燕與許化遲分別向榮寶齋捐贈了李苦禪與許麟廬作品。本次展覽的學術研討會也同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