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是最近幾天互聯網上相當火爆的話題,上月底韓國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名為LK-99的材料,據稱實現了室溫超導。這一科研成果的預印本已經發布在了arXiv網站上。
(資料圖)
韓國團隊的論文看起來有圖有真相,至少比起今年3月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的室溫超導更可信。迪亞斯團隊的研究結果已經被很多同行證偽,迪亞斯本人也陷入了一起學術造假的糾紛中。
此次韓國團隊做出室溫超導材料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外有條件的科研團隊紛紛試圖復現韓國團隊的試驗。科研不是一個你說是那便是的過程,實驗結果要經得起重復,要經得起同行們的推敲。
目前在諸多復現實驗中大放異彩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團隊。一位團隊成員將驗證試驗的視頻,發在了B站上,讓普羅大眾用雙眼看到了這個有可能推動下一次工業革命的科研過程。目前,華中科技大學的試驗發現了LK-99存在抗磁性,但是否存在超導性仍有待測試。
此外,還有一些樂觀與不樂觀的消息,南京大學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的聞海虎教授,認為韓國團隊的超導是假象,北航和一支印度方面的科研團隊,均沒有發現LK-99的室溫超導特質。而樂觀一些的消息是,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用計算機模擬測試出,LK-99具有室溫超導的理論可行性。當然,這個只能說是理論上存在可能性,并非是在實際中絕對就能做到。
總的來說,就是目前室溫超導八字還沒有一撇,雖然并非是可能性為零,但盲目樂觀是不可取的。
科研的部分也就說到這了,其實相關信息在輿論場上的傳播方式,還是值得警惕的。先說一條有“妖氣”的消息,注意一下時間點,8月2日,一條“韓國室溫超導團隊稱論文存在缺陷”的信息,開始在中文互聯網上流傳。
這條消息不是假的,也是韓國正規大媒體韓聯社報道的。報道提到,韓國團隊的部分研究人員,未經許可私自將論文公開到了網上。論文第二署名作者,博士金賢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兩篇論文存在很多缺陷,并未經本人允許就被發表”。論文第一署名作者,李錫培在接受韓聯社采訪時稱,私自發文這件事是第三署名作者權英完干的,現在團隊正在要求arXiv將論文下架。而在韓國團隊發布的第二篇更為詳實的論文上,權英完則被除名了。
首先要注意,韓國方面的主要論文作者在對待研究成果時,是比較謹慎的,話沒有說死,也承認還有缺陷。但這個缺陷是否意味著實驗結果不可信,那就不好說了,因為該走的程序還沒走完,連同行評議都沒進行,事件還沒有最終的定論。
值得一提的是,韓聯社7月28日發布的信息,直到8月2日才流入中文互聯網,這種時間差可能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影響,尤其是近幾天國內外與超導材料相關的股票都在受到室溫超導消息的刺激而大漲。
除了金融市場外,還有各種畫大餅的自媒體蹭流量內容。基于專業理論的推導預測還能理解,因為室溫條件下無損傳導電能確實很有前景。不過,有些內容的畫風就放飛自我了,連什么室溫超導證實后,歐洲能源危機就解決了,俄烏戰爭烏克蘭就翻盤了,俄羅斯馬上完蛋了,美國要向法國和德國跪了,壯哉我大歐羅巴的結論,都能得出來。而且這樣的視頻居然能獲得二十多萬贊。
還有就是急于鼓吹第N次工業革命就要來到了的內容,就給人一種很浮躁的感覺,遇事不決工業革命,不管科研成果是真是假能不能落地,先賣力吹出來。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自從互聯網流量經濟增量觸及天花板后,全世界的資本都急于創造下一個風口。前段時間ChatGPT也被吹成第N次工業革命,但我在用了這么幾個月以后,感覺比起惠及大眾,它更加惠及金融市場上的概念炒作。遙記得第N-1次工業革命好像是元宇宙,N-X次好像是區塊鏈,你不能說這些技術完全沒用,但調門實在是起得過高了。
總的來說對待室溫超導,還是應該讓子彈再飛一會,至少要等到學術圈一致認定,有正兒八經的結果出來再說。在這個時間點,盲目沸騰容易被掌握信息差的人當韭菜給噶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