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3日,中國男籃和德國男籃進行了一場熱身賽。結中國男籃慘敗全場,比分為58:107。
(資料圖)
中國男籃輸了對手足足49分,德國男籃甚至還沒有認真和中國男籃打比賽就全面潰敗。即使是熱身賽,也令球迷相當失望。
針對這場比賽,媒體人@別跑剛背豬點評:“說一千道一萬,球員在CBA當慣了大爺,一個個都捧到天上。不是耍大牌就是跑到網上跟球迷對線。”
2019年在家門口輸球后,球迷都希望中國男籃能盡快反彈,打出更高的競技水平。這幾年中國男籃進行了一些努力,CBA不斷改革,部分球員前往海外聯賽歷練。目前來看是雷聲大雨點小。
同時,我們的本土聯賽CBA競爭力可能還不如4年前,究其根本是球員出了問題。
試想一下,一個CBA球員有很穩定的比賽時間以及薪資合同,一年能掙不少錢。那么在此基礎上他還會努力拼搏、玩命打球嗎?能打到國家隊級別的球員都是衣食無憂,手上不缺錢。
其實我們看一看NBA球員,很多球員最好的賽季往往是沒有簽下大合同的賽季,很多人為了簽下合同或者拿到出場機會都會玩命打球。曾經的胡明軒和孫銘徽在沒有獲得名聲前打得都很不錯。這幾年他們的表現卻不進反退。
球員水平下滑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讓其提升的機會。媒體人說球員被CBA慣成了大爺,倒不是CBA慣著球員讓他們肆意妄為,而是CBA提供的環境很差。
目前CBA有一條政策:限制外援。我們可以理解為大部分時間都是國內球員在場對抗,雖然這給了國內球員充足的比賽機會,但不是一件好事。畢竟論競技水平,很多外援高出國內球員1~2個檔次,他們在場會讓比賽變得不一樣,對抗強度會更大比賽也更精彩好看。代價就是,國內球員的出場機會會大大減少且數據不好看。
CBA出于對國內球員的保護,制定了這條政策。結果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球員的發展空間。4年前,阿根廷球星斯科拉就認為CBA應該放開外援政策,提升競爭力。
無論是否放開CBA都有自己的考慮。至少從這4年來看,國內CBA球員的水平沒有呈現上升趨勢。
最后,一些CBA球員忙著耍大牌。畢竟他們有大合同還被球迷寵自然會有些忘乎所以。還有一些球員忘記了運動員的本分,不專心訓練上、綜藝節目、在網上和球迷對線,還到線下打球和大學生發生沖突。細心的球迷也發現,出現上述情況的球員本次熱身賽表現都很糟糕,看起來不是巧合。
即便中國男籃歸化李凱爾,請來名帥喬爾杰維奇。如果國內球員不思進取依然不專注訓練,不努力拼搏,可想中國男籃未來會發展到什么程度。
各位看官朋友,你們認為中國男籃未來該如何提升?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見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