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甸醬油、法脿白竹山茶葉、大麥地“陽光玫瑰”……這些在楚雄州內外叫得響的“土特產”,都產自于雙柏縣。
將“土特產”從大山搬到城里,從農田搬上餐桌,從小城銷往遠方。日前,涵蓋購物、餐飲、休閑、娛樂、展覽等多種業態的雙柏土特產一條街在妥甸鎮開街,憑借“久居深閨”的“土字號”特性,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加之抖音等直播平臺加持,一時之間人氣爆棚。
(資料圖)
土特產一條街只是雙柏縣做好“土特產”文章的舉措之一。近年來,雙柏縣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持續擦亮雙柏“土特產”名片,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
大麥地陽光玫瑰
用好一方“土”資源,“一鄉一特”各顯其能。建設嘉人均1頭肉牛養殖示范鎮、大麥地人均2畝果蔬示范鎮等,打造“一鄉一特”生態農業產業。目前,嘉肉牛存欄1.91萬頭,人均養殖0.71頭;大麥地果蔬種植2.14萬畝,戶均種植2.3畝;愛尼山中藥材種植7.3萬畝,人均種植5.8畝;法脿茶葉面積11000畝,人均種植0.47畝;獨田黑山羊存欄3.11萬只,人均養殖10.2只。
大麥地特色精品園
建設一批特色精品園,打造生態農業先行區。按照“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強”的生態農業發展思路,全面加快“一村一品”生態農業產業培育。目前,全縣取得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125個,建設州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32個,培育“白竹山茶、大莊蠶豆、綠汁江番茄、綠汁江陽光玫瑰、馬龍河人參果、雙柏黑山羊”等一批“土字號”生態農產品,放大“特”的優勢,打造一批生態農業先行區。
馬龍河人參果種植園
優化“一產”結構,“10+N”特色產業持續增強。抓牢抓實糧、煙、茶、畜、菜、果、藥、漁、菌、種為重點的“10+N”生態農業產業發展,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全縣糧經比達48.4∶51.6,糧食生產根基穩固,糧經比例合理,特色產業實現量增質升,提高“產”的效益,聯農帶農興農富農成效明顯。今年二季度,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長13.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通訊員 李鑫 趙金榮)
來源丨楚雄日報
供圖丨雙柏縣委宣傳部
編輯丨杞正慧
審核丨符文華 李彥錕 周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