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寨一角
(資料圖)
姬松茸
產業振興
坐落在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西部的陳家寨村,林木蒼翠、雀躍蟲鳴,山野疊翠起伏,充滿綠色氣息。
陳家寨村圍繞打造“綠色食品牌”目標,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抓實產業發展,促進農文旅融合,突出茶葉、咖啡、食用菌、畜牧業特色,走出鄉村發展新路。
一村品二茶
沙河鄉陳家寨村是雙江唯一一個能夠品嘗兩種茶的綠色生態村莊。
品鑒烏龍茶。坐落在此的國家AAAA級景區榮康達烏龍茶莊園,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有機烏龍茶種植基地,莊園占地3000多畝,現有標準化烏龍茶園2000畝,其中1005畝已獲得中國、日本、美國、歐盟的有機認證和“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是融合烏龍茶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和茶文化休閑旅游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走進烏龍茶莊園,滿園的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采摘當季烏龍茶。茶園布局錯落有致,一排排茶樹長勢喜人,沿著山腰梯田式展開。茶莊園生產的蜜香紅烏龍、芯滇紅茶、東方美人、高山烏龍等云頂筑巢烏龍茶系列產品,先后獲得了中國、美國、日本、歐盟的有機認證。景區為賓客提供了“慢生活”的入住體驗,享受怡情養性;可觀云海、看日出、賞星河、體驗茶園瑜伽、走棧道,享受采摘的樂趣;可親手制作專屬于自己的有機烏龍茶,以及參觀有機微生物肥料研究中心,揭開肥料界“養樂多”的奧秘。目前,榮康達烏龍茶莊園成為了云南唯一的阿里巴巴太極禪苑文化驛棧。
榮康達烏龍茶莊園負責人介紹:“莊園樹立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以雙江實施產業興縣、文化名縣戰略為契機,走‘農業+工業+旅游+民族文化’發展路子,帶動當地茶農發展132戶518人,長期固定周邊村組50多名員工進行茶園的薅鋤、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勞務工作,全年帶動季節性務工人員1000余人,全年累計支出工資200多萬元,極大解決了當地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
品鑒勐庫大葉種藤條茶。都說藤條茶是一種會跳舞的茶葉,走進陳家寨的藤條茶園,映入眼簾的是茶園掩映于山林中,環抱于四周的竹林與核桃林間,相撫相依。古茶樹的形狀惟妙惟肖,盤旋在樹干上。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見,岔枝上長著幾十根上百根又細又軟又長的細藤,一根根細藤的下段裸身無葉,只有藤條尖頂長著嫩芽和嫩葉。
雙江陳家小專茶葉初制所的陳少春帶領著自家的工人正在茶園里采摘茶葉,“一芽二葉”是采摘勐庫大葉種茶農口中的采茶慣用語。2018年,陳少春大學畢業以后,回村同父親一起開始做茶。“我們陳家寨的古樹藤條茶為原料制成的曬青毛茶,性價比高,茶湯香氣純正、湯色橙黃明亮、茶氣足、內質厚,口感細膩、順滑,香氣馥郁,回味無窮。”陳少春說。
藤條茶屬于典型的勐庫大葉種喬木樹種,是勐庫大葉種茶的優質品種,生產出的普洱茶是云南普洱茶的佳品。此外,藤條茶還用于加工熟茶、白茶、紅茶等。
2020年,陳家寨成立陳家寨茶產業協會。目前,陳家寨共有茶葉初制所29戶。今年以來,陳家寨尾帕組成立了尾帕茶產業協會,共有17戶。協會成立以后,更加規范了陳家寨對茶園的管理,農戶對茶園不施肥,不打藥,主打“有機牌”。同時,陳家寨村委會還修訂了《陳家寨古樹藤條茶保護條例》,做大做強茶產業。
陳家寨擁有4000多畝的藤條茶園,春茶期間茶葉鮮葉總產量達400余噸,干毛茶80余噸,一年可為農戶帶來400萬余元的收入。全村60%以上的茶葉鮮葉主要供應給云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其余大都銷往廣東、深圳、昆明、勐海、西雙版納等地。
感受一杯浪漫
沙河鄉陳家寨轄區內,打造了以瑰夏咖啡品種為主的綠色連片咖啡產業基地,建成1300畝精品咖啡莊園,輻射帶動全市咖啡產業快速發展。
走進精品咖啡莊園,植株連片的綠灌木叢映入眼簾,工人們正在精心地修剪著咖啡樹。每年3月,咖啡樹的枝條就會冒出潔白的花朵,發出陣陣清香,橢圓形的紅色漿果成串兒地隱藏在枝葉下,待咖啡豆成熟的季節,可在這里喝咖啡,感受浪漫時光。
精品咖啡莊園負責人介紹:“今年莊園新投資1300萬元,建設了一座畝的咖啡精深加工廠,購買60多臺咖啡生產設備,可加工優質咖啡豆2000噸,年產值億元。同時,全面開展綠咖啡有機產業基地認證,積極與沙河鄉布京村協調聯系,調整充實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沙河鄉布京村鞏固發展萬畝咖啡綠色基地建設。”
建設精品咖啡莊園是引導傳播咖啡文化,促進咖旅融合的重要平臺。莊園通過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聯合體,建立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發揮區位優勢和優勢企業品牌的引領作用,抓住打造“綠色食品牌”契機,倡導綠色消費理念,促進市場和當地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咖啡保健、咖啡文創、咖啡體驗等項目開發,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咖啡文化精品旅游線,帶動一二三產業健康發展。
品嘗兩味山珍
陳家寨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2攝氏度,海拔1610米,是食用菌的成長樂園。
品嘗姬松茸。陳家寨采取“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姬松茸種植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新路。
走進陳家寨板楞組種植的姬松茸大棚,一簇簇,一叢叢,從土堆里探出淡褐色呈半球狀的菌蓋,乳白色菌柄的“蘑菇頭”靜待采摘。
種植戶李祖林說:“姬松茸別名巴西蘑菇,每年的夏秋是它的成熟季,采摘期長達5個月,是我們村的支柱產業之一。姬松茸可搭配不同食材食用,口感鮮香。”
陳家寨在積極爭取富滇項目的同時,與福源(云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姬松茸大棚90個、姬松茸加工廠1個,為村民提供了返鄉工作崗位370多個。姬松茸年總產量可達360噸,年總收入達320萬元,為村集體帶來近50萬元以上的經濟收入。
品嘗羊肚菌。陳家寨在種植姬松茸成功的基礎上,本著“先行先試、優先發展”的理念,引進羊肚菌種植,讓農民增收致富。
2022年,陳家寨尾帕組引種4畝羊肚菌,一畝帶來近2萬余元的收入。陳家寨村委會支書李祖平介紹:“羊肚菌怕凍也怕曬,喜濕又不耐澇,不同生長時期的溫度、濕度要求都不一樣,對生長環境非常挑剔。為此,我們嚴格控制棚內的溫濕度,做到及時噴水、早晚通風,菌子長得均勻飽滿。第一年試種就能有這個長勢,讓人很滿意。”
羊肚菌在陳家寨引種成功,為下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積累了經驗。陳家寨也積極同福源(云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爭取為更多村民撐起羊肚菌這把“致富傘”,讓大家都能在農閑時節忙起來,在家門口就能裝滿“錢袋子”。
陳家寨以綠色經濟發展為統領,以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為重點,在發展桑蠶、牛、羊、豬、蜂等畜牧業上,也積極探索產業鏈延伸,做到綠色經濟產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行業融合,打造“山水田園一幅畫,城鎮村落一體化”集綠色經濟生態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村落,助推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王永剛 李雨桐)
關鍵詞: